362.第351章 除掉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不可能便是可能!

“多谢宋老板。”

“你回去吧,以后有什么紧急情报就传递到这间店来。”

“是。”

……

苏彬留下的名单,让张安平意识到了一件事:

郑涛潜伏组的覆没,水很深!

他原以为郑涛潜伏组的覆没是【正常流程】,即:

有人不慎被捕后,日本人顺藤摸瓜,遂将整个潜伏组一网打尽。

这也是情报小组经常遭遇的情况,抗战未爆发前,张安平破获日谍小组,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目的的。

但在报社内针对苏彬的两次抓捕、日本人下大力气在整个法租界抓捕苏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了。

性价比!

当一个潜伏组九成的成员被捕以后,针对极少数漏网之鱼的抓捕,正常的选择是发布悬赏,而不是竭尽全力。

因为性价比不划算,除非……此人掌握了日本人不得不竭力抓捕的“把柄”。

在张安平看来,潜伏组最大的“果实”应该是抗团的上海分团——但自己已经完成了对上海分团的撤离工作,日本人那边,不管是松室良孝也好还是冢本清司也罢,他们都是老特工,肯定会在昨晚密集的电报中发现问题,从而放弃这样不合性价比的动作。

可事实是日本人没有!

他们甚至在第一时间因为铁林的缘故,抓到了苏彬!

这基本可以排除苏彬掌握抗团上海分团信息的缘由。

那是什么原因?

“因为这三个名字么?”

张安平认真的思索着。

如果是因为这三个名字……

那日本人必然会在接下来有动作!

“拭目以待!”

想通了这点后,张安平自然得补上可能存在的疏漏——尽管苏彬在名单上划掉了郑杰的名字,但张安平不敢大意。

谍战工作,谨慎第一!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张安平比谁都清楚,他马上就自己遗留的疏漏进行了挖坑。

若是郑杰有问题,他在郑杰跟前留下的最大的疏漏,便是昨晚的两通电话——有心人完全可以根据这电话查到接打时对方的身份!

转移据点么?

张安平放弃了这个选项,因为如果郑杰真的有问题,这时候转移,反倒是打草惊蛇。

“于秀凝,让陈朋派一个侦察组去四号据点周围盯梢,注意有没有可疑分子对四号据点进行监控。”

“另外,启动在邮电局的暗子,我需要知道这段时间有没有人暗暗追查四号据点的电话信息。”

打完补丁后张安平还是不放心。

如果郑杰真的有问题,日本人绞尽脑汁的这般布局,绝对不会因为一丁点的蝇头小利而破坏整体的进程。

他必须要好好的调查一番。

在这之前,张安平以张晓的身份秘密见了郑杰,告知了苏彬不是内奸的猜想后,又交代郑杰在安全屋内暂时隐蔽,不要随意走动,承诺过段时间会将其调入行动队伍任职。

稳住了郑杰以后,张安平对郑涛潜伏组的覆没展开了秘密调查。

他方向有两个:

1、刺杀许忠义的行动组覆没事件。

2、日本人对郑涛潜伏组成员的处置。

刺杀小组覆没,是因为他们的行踪暴露——他们完成刺杀后进入了公共租界,随后弃车,又使用非本组的交通从公共租界撤向了法租界。

76号发现他们的缘由也很简单,是因为有人看到了司机开车送人,从而根据这条线所追查下去,最终发现了刺杀小组居住的旅馆。

张安平将这件事交给了许忠义来调查。

许忠义调查这件事是名正言顺的——因为他是受害者,再加上跟76号有夺盐关之仇,出于对76号的不信任秘密调查,即便被日本人察觉,也不会被怀疑。

另一件事,张安平则亲自负责起来。

有一个铁打的事实,属于虽然不想承认但却无法改变。

地下党也好、军统也罢,亦或者中统,面对日本人惨无人道的刑讯方式,大部分人都会交代。

区别是有的人是被动交代,交代过程中还会不断的隐瞒,直到被日本人榨的干干净净,失去价值后遭枪毙。

这种人,哪怕是交代了种种,最后也不会选择投靠日本人,哪怕是明知必死,他们也会赴死。

而有的人,则是在交代以后,索性破罐子破摔,最终投靠日本人。

当然还有一种人,他们就仿佛是铁打铜铸一般,再严酷的刑讯方式、再惨绝人寰的手段,也不会让他们屈服。

这种人极少数。

另有一种人,在被捕后,威逼利诱阶段就主动的投降——他们和第二种人一样,最终都会成为日本人的爪牙。

第二种和第四种人,他们在经过了最初始的阶段后,便会成为日本人的“客人”,最终进入76号,成为对付昔日战友的一把尖刀!

张安平现在就盯着76号,他要看看日本人怎么处置郑涛潜伏组被捕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