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柯希文拒绝了邀请,接受了建议,多年以后终于成名。
吉瑞·奥德利来自德克萨斯州,说话带有浓重的德克萨斯口音。
起初,他本人也很讨厌自己的口音,于是就刻意模仿纽约当地人的说话方式,结果反而招致纽约人的嘲笑。
后来,他逐渐地接受了自己,并利用自己的特点,走上演唱乡村音乐的道理,最后获得了成功,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牛仔。
卓别林刚刚走上演员之路时,根据导演的要求,模仿了很多已经成名的演员,但反响一般。
后来,他放弃了模仿别人的路线,按照自己的风格表演,很快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人。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崭新的和独一无二的,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你需要做的并不是模仿别人,而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做回你自己。
所有的艺术都是自我的体现,如果你想唱歌,你只能唱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你要画画,你只能画出自己的风格。
你是你自己的性格、经验和环境造就的,你只能经营好属于你的那座花园,也只能演奏好自己的乐章。
因此,赶快放弃对别人的模仿,按自己的风格生活吧!
4别把自己看得太小了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喜欢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苛求自己。
史麦利·布兰登医生在他的著作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对正常人而言,适度的自爱是心理健康的体现。
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适当地关爱自己也是正常和健康的。”
布兰登所言极是,如果想要心理的成熟和健康,自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不过,自爱就是自私自利和自我满足吗?
当然不是,相反,自爱应该是一种理智而清醒的自我认可,即在自尊和自重的基础上认可和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一个懂得自爱的人,是一个不会热衷于比较自己与其他人有何差别的人,他们不会担心自己不如杰姆·琼斯那样积极上进,也不会担心自己不如比尔·史密斯那样充满自信。
尽管他也会反省和批评自己的过错,但如果他能证明自己的目的并没有错,那么他会努力克服弱点,改正错误。
即使有些弱点不能被克服,有些错误不能被弥补,他也会适度地原谅自己,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让自己生活在自悔自叹的痛苦之中。
不自爱的人的一个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过度自我挑剔和过度妄自菲薄。
要知道,即使是自我批评也不能过度,适度的自我批评有助于追求进步,如果超过了限度,就会起反作用,影响人们的积极行为。
曾经有一位女学员在课后来找我,告诉我说,她做的一次演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她说:“当我准备要开口时,我才发现我是胆小且笨拙的。
我看着其他人,觉得他们都比我有自信,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点儿自信。
一想到这些我就更加没有勇气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接着,她继续详细地分析了自己的其他缺点,我认真地听着。
等她说完以后,我说道:“不是你的缺点让你没有发挥好,而是你一味地强调缺点,忘记了挖掘你的优点。
忘掉你的缺点吧,这样你才会自信,才会获得成功。”
事实的确是这样,有时候人们表现得失败,并不是由我们的缺点造成的。
缺点其实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注意的其实是优点。
就以文学作品为例,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存在着大量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存在着过度浪漫的地方,但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缺点,相反,人们认为它们都是经典之作——因为它们有着显著的优点。
换句话说,在优点面前,缺点就变得不重要了。
缺点是应该被改正的,而不是放在心上挥之不去的。
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缺点,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点上,加强优点,就能扬长避短,就能不断进步和获得自我认可。
人们的心灵时常有一种罪恶感,再加上过去和现在犯下的过错,使我们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愿意认可自己,也不愿意喜欢自己。
为了摆脱这一切,只有埋葬过去,重新出发。
据说,现在正躺在美国各个医院病床上的病人之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因为精神状态出现了问题。
他们的精神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根源都是不自爱,不能正常地与自己相处下去。
我无意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只是觉得,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往往以取得的物质成就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导致更多的人也以同样的标准衡量自己,导致无法认可自己,无法自爱。
在内外交困之下,精神出现问题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我还坚信,由于当今社会普遍缺乏一种持续有力的宗教信仰,也加大了人们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怀特在其著作《正在进步的生命体》中认为,为了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必须对自己的精神和情绪做出相应调整。
不过,怀特也指出,做出调整是基于一种理想状态。
这种理想状态的前提是,人的本能是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的,而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这种本能是否具备创造和帮助成长的能力。
简而言之,怀特教授的意思是说,个性在自然成长中应该具备创造性的态度和能力。
我是赞同这种观点的。
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的正是清晰明确地了解自己所持有何种观点的人,因为人们的行为总是受到太多的影响,导致生活中哪怕是衣食住行事宜都不敢有自己独特的意见。
不仅如此,如果不能做到与周围的邻居保持步调一致,就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方面的隐忧,不仅会感到迷茫和无助,还会导致不自爱。
我曾经的一位女学员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这一切源于她的丈夫。
她的丈夫是一位野心勃勃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律师,不用说,这种人的最大缺点就是专横独裁。
他们的朋友圈以丈夫认识的人为主,而且这些人都是和她的丈夫类似的人,事业有成,以成就来衡量自己和别人的价值。
这位女学员原本不是这样的人,在受到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之后,逐渐为无法达到他们的评判标准而感到痛苦,进而认为自己很渺小。
这种感觉让她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她开始不喜欢自己了。
实际上,这位女学员的问题不是不能自爱,而是不能适应丈夫给她带来的交际环境,导致她不愿意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希望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样子。
她应该明白,每个人在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照着别人的样子做出来的,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体现出来的。
如果她能明白这一点,她就不会不自爱了。
对于她而言,首先要做到自我认同。
而自我认同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准,并不是依附于别人的标准评判自己。
当她达到了自己的衡量标准,就能恢复自信和自爱了。
只有培养出接受缺点的勇气和耐心,我们才能慢慢地认可自己。
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我们降低标准,让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多。
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事实: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可能时时刻刻取得成功。
如果说希望别人完美无缺是错误的,那么希望自己完美无缺也是愚蠢的错误。
我曾经在一个俱乐部认识了一位女士。
这位女士就是一个追求完美无缺的典型代表。
不论做什么,她都力求做到完美,这导致她不论做什么都不相信别人,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比方说,她要在家里开一个小型聚会,都会把每一步都计划得滴水不漏,更不要说让她写报告或发表演讲了,恐怕她一定会准备得筋疲力尽。
由于她的确很花心思,因此只要是她做的事,都是井井有条的,都堪称完美。
然而,她营造的这种完美太过冰冷和机械,感受不到快乐和人情味,没有几个人喜欢。
要求自己保持完美是自我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太过残酷了。
这种自我主义要求人们不仅要表现得跟别人一样好,甚至还要完全超越别人。
按照它的要求,人们做某事的目的是超越别人,并不是取得成功。
完美主义者也和其他人一样,总免不了要犯错误,但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接受不了犯错和失败,会因此丧失自信,变得不喜欢自己。
我要告诫他们,不要这样苛刻地对待自己,应该自我放松,学着接受自己犯错,学着对自己保持信心。
哥伦比亚大学的亚瑟·加西教授认为,教育的一项能力就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和认可自己。
同时,他也认为自我认可对教师也很重要,因为教师的工作“充满艰辛、满足、希望和痛苦”,如果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做到了解和认可自己。
喜欢别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自爱是否也同样重要呢?
以我之见,这两者有必然联系,一个不喜欢别人的人,也不可能喜欢自己,因为当他对其他人产生憎恨时,正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厌恶。
我曾经提出,人们应该留出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一静,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正如马里兰州的心理医生里奥·巴特莫所说,人们在晚上睡觉前的独自冥想是学习怎样与自己相处的好办法。
独处是人们与外界交流的基础,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地透视我们自己。
《圣经》里有句话说“安静时就能知道我就是神灵”,现在来看这句话依然是至理名言。
独处就好像是一股新鲜空气,对我们的心灵很有好处,学习如何与自己独处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就没有理由要求别人与我们好好相处。
假如我们需要依赖于外界或者其他人才能够获得快乐和满足,那么也许其他人会将我们当成麻烦,从而不愿与我们相处。
因此,我们的快乐和满足最好能够来自于我们自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可自己、尊重和喜欢自己。
这不仅对我们自己有好处,也能使我们与别人相处得更加愉快。
5别指望他人感激你的付出
当你帮助了别人,最好不要指望得到感激。
在你帮助他的时候,你已经获得了助人的快乐。
最近,有人警告我说,如果我遇到某个正在生气的人,不出15分钟,他必然会跟我谈论那件令他生气的事情。
后来,我果然碰到了那个人,他果然跟我谈起了那件令他生气的事情。
尽管那件事情发生在11个月以前,但只要他提到那件事,就会不由自主地生气。
原来,在圣诞节期间,他为手下的34位员工发放了总计一万美元的奖金,却没有一个人对他表示感激。
他抱怨说:“既然是这个结果,我就不发这笔钱了。”
曾经有位圣人说过:“抱怨的人浑身都是有毒物质。”
因为这个原因,我只能对面前这位表示同情了。
他现今60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的测算,这位兄台的寿命大概还有15年。
可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把时间浪费在对过去的事情的耿耿于怀上,我只能再次同情他。
还记得他为什么生气吗?
不是因为是否应该发奖金,也不是因为是不是发多了奖金。
他生气的根本原因是,发了奖金却没有人感激他。
他知道员工为什么不感激他吗?
也许是因为工作时间太长,也许是因为工资待遇太低,也许是因为员工认为圣诞节奖金是他应得的奖励,也许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员工们不敢表示感激。
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比方说,员工的自私和不懂礼貌,总归是有原因的,但我不可能知道确切的原因,我只知道约翰逊博士说过的一句话:“在一般人那里得不到感激,因为感激是一种很有修养的东西。”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指望得到别人的感激,你就犯了错误,你太不了解人性了。
假如你拯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你会指望得到他的感激吗?
肯定会吧?
那么我告诉你,塞缪尔·莱博维茨在当法官之前,他是一位伟大的律师。
由于他的努力,78位犯人逃脱了电刑的惩罚。
你再猜猜看,这78个犯人中,有多少人向他表示过感激之情?
你猜对了,一个都没有,不仅没有人登门道谢,甚至都没有人给他寄一张圣诞贺卡。
如果你认为像塞缪尔·莱博维茨这样的普通人不应该被人们感激,那么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耶稣让十个瘫痪在床的人能够站起来走路了,这算不算伟大之举呢?
结果呢?
有几个人对耶稣表示了感谢呢?
我们不必太失望,因为还是有一个人的。
也许耶稣是有些不甘心吧,就问自己的门徒:“另外的那九个人呢?”
门徒们回答说,他们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
耶稣的待遇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普通人又凭什么指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激呢?
你还不认为是自己错了吗?
也许你会说,你只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感激之情而已,哪怕只是口头上、表面上或者是精神上的,并不要求他们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那么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指望他们在涉及实质性的东西——比方金钱——的事情上感激你,那是更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有人送给你100万美元,你会感激他吗?
我告诉你,不一定。
安德鲁·卡耐基就遇到过这种事情。
在他生前,他鼎力资助过一位亲戚。
可是,当他死了以后,这位亲戚却在咒骂他,这件事一定会让他感到震惊。
知道这位亲戚为什么咒骂他吗?
因为在他留下的三亿美元财产里,这位亲戚只继承了区区100万美元。
有一位名叫查尔斯·舒瓦格的人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位银行出纳员挪用了银行的钱投资股票,结果血本无归,在他的帮助下,出纳员补足了银行的钱,没有遭到起诉。
后来,出纳员对舒瓦格表示感激了吗?
还好,他感谢了舒瓦格,但只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表示感激,后来反而处处跟舒瓦格作对。
也许你会说,指望一个与自己没有亲密关系的人的感激,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家庭成员之间就一定会互相感激吗?
好吧,让我来举一个例子吧,看看是不是果真如你所说。
我在芝加哥有一位朋友,他是最最普通的一名工人,在一家纸盒厂工作,每周拿40美元的工资。
后来,他和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结婚了,在寡妇的劝说下,他借钱供养那两个孩子上大学。
之后,为了还债,他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样的生活过了四年,在这四年里,他没有抱怨过一句,别人也没有对他表示过感激。
为什么呢?
在他的寡妇妻子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在那两个孩子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总之,这三个人谁都不觉得有什么可亏欠的。
按理说,抱怨孩子没有感激之情的父母大有人在,自古以来,人们也认为孩子应该对父母有感激之心。
但问题存在于,如果父母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怎么会知道要感激父母呢?
有一个比喻说,忘记感激就像杂草,是天然长出来的,而感激之情就像花朵,需要人为的栽种。
如果孩子不知感恩,应该受到责备的也有可能是父母,因为父母并没有教会他们这些。
就像那位寡妇母亲一样,她自己都尚且不知道感激丈夫的付出,又怎么能教育她的两个孩子有感激之情呢?
她不教育,这两个孩子从哪儿学会感激呢?
我的一位姨妈一直独自生活,她的五个孩子都希望能将她接到家里一起生活,这是出于孩子们的感激之情吗?
可以说是这样,但又不完全是这样,除了感激之情,他们对母亲还有真正的爱。
在他们看来,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母爱的关怀之下,现在他们回报给母亲同样的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我需要最后提醒一遍,作为父母,如果希望能得到孩子的感激,自己就要先感激别人。
也许,对于接受帮助的人而言,忘记感激是他们的天性。
同样,如果给予别人帮助的人指望得到感激,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有一位住在纽约的老妇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抱怨她有多么孤独,因为她的亲戚们都不愿意来看望她。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有人登门拜访她,她会花好几个小时说同一个问题,说在她的侄子年幼的时候,她很照顾他们,还资助他们上大学,直到她要结婚了,他们才离开她。
而现在,她的侄子们虽然也会回来看望她,但那不是因为感情,只是因为面子罢了。
其实,侄子们不来看她,也是因为听够了她的唠叨。
但这位老妇人实在是太希望侄子们能来看望她了。
但她发现,除了心脏病发作,她已经没有办法把他们叫回来了。
你会认为她的心脏病发作是装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医生说,由于情绪不好,导致她的心脏极其敏感。
也许在这位老妇人看来,她需要的是来自亲戚们的关爱,但在我看来,她需要的实际上是别人对她的感激,但遗憾的是,她可能不会得到这些了。
在这个世界上,像她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恰恰忘记了一点:得到某个东西的唯一方式不是索取,而是不计回报的付出。
不计回报的付出反而是获得某个东西的方法?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太不切合实际了,其实它真的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方法。
关于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有时候需要借债度日的地步。
尽管穷成这样,但我的父母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每年都会省出一些钱捐给孤儿院。
在我长大离开家以后,每到圣诞节,都会给他们寄一张支票,他们用这笔钱买了生活必需品,送给有孩子的贫苦人家。
他们没有拜访过那家孤儿院,也没有拜访过那些贫苦家庭,除了有人写信给他们之外,应该没有人感谢过他们,但他们觉得很满足,因为那些孩子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亚里士多德说过,最完美的人善于享受助人为乐的快乐。
我相信我的父母就是亚里士多德赞扬的那种人,施与别人而不求回报,追求付出的快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我们整天抱怨别人不懂得知恩图报,没有感激你的付出,这其实是我们的错误,我们违背了人性。
因此,不要再指望得到别人的感激了,如果能够得到感激,我们可以欣喜,如果得不到,也不至于难过。
如果我们要寻找快乐,就要明白,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付出而不图回报也是一种快乐。
6学会放下,报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报复仇人会更深地伤害自己,因而我们不妨就宽容他、原谅他。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去黄石公园游玩。
我和其他游客一起坐在茂密的森林里,等待“森林杀手”灰熊的驾临。
骑在马上的公园管理员告诉我们,在美国西部,除了美洲野牛和阿拉斯加熊之外,灰熊几乎是所向披靡的一员“猛将”。
灰熊出现了,它走到从公园旅馆里扔出来的垃圾那里寻找食物。
我发现有另外一只动物跟在它的身后不远处,而且灰熊似乎对它很容忍,允许它和自己一起寻找食物。
这只动物是鼬鼠,经不起一熊掌的打击。
但问题是,灰熊为什么不一掌拍死它呢?
原因是不划算,得不偿失。
在对待鼬鼠的态度上,我和灰熊意见一致。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场里,曾经在篱笆附近抓到过一只臭鼬。
后来,我又在纽约的大街上见过几次长着两条腿的臭鼬。
这些经历告诉我,实在没有必要碰到它们。
据此,我得出如下启示:当我们用仇恨的心理看待我们的仇敌时,就是付出了比他们更大的代价来制服我们自己。
在这种时候,他们可以趁机打败我们,我们的睡眠、饮食、健康和快乐都被他们控制住了。
这真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些,一定高兴极了。
我要说的是,即使是对待仇敌,仇恨的情绪也没有实际用处,不仅伤害不到对方,反而会扰乱我们自己的生活。
下面我将引用一段话,请你们猜一猜这话是谁说的。
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受到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的伤害,那么你能做的只能是将他从你的朋友簿上除名,和他断交。
除此之外,千万不要考虑去报复他,因为一旦出现这种念头,对你自己的伤害将远远超过对他的伤害。
你猜到了吗?
也许你会认为这段话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说的,如果这么猜,你就错了。
这段话是警察说的,他们将它写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板上。
同样的话莎士比亚也说过,他说“仇恨的火焰会烧伤你自己”。
也许你很奇怪,报复仇敌这么反而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呢?
一定能,而且还会伤害很多方面。
根据《生活》杂志的观点,报复心理会损伤人们的健康状况,因为“长期处在愤恨状态,会导致慢性高血压,引发心脏方面的疾病”。
关于“报复会伤及健康”的话题,耶稣也说起过。
他曾经告诫他的信徒说“要喜欢你的仇敌”,还说“原谅他们77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患上心脏病、胃溃疡、高血压和过敏性疾病。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被证实得了极为严重的心脏病,医生郑重告诫他,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生气发火,因为心脏在最衰弱的时候,一旦出现愤怒情绪就可能丢掉性命。
这是真的吗?
记得几年前,华盛顿的一位饭店老板就是因此断送掉性命的。
这种情况一般都由心脏衰竭引起。
报复心理还会伤及人们的容貌。
我曾经见过一些人的面容因为愤恨而走形或布满皱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好的整形医生也无能为你挽回“颜面”了。
因此,对待仇敌的宽容之心就成了保护容貌的良方了。
此外,报复心理还会影响人们的事业。
关于这一点,我正好可以举个例子。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封信,是瑞典的乔治·洛纳写来的。
几年前,他一直在维也纳律师界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到了祖国。
当时,他身无分文,也没有工作,因此很想尽快找到一份工作。
由于他精通多国语言,因此希望在国际贸易公司找到一份工作。
他投了许多求职信,但由于正处于战争期间,大部分公司都没有招聘的计划。
只有一家公司给他回了封主题不是拒绝的信,当然也不是录用他的信,而是指责他的错误的信。
这封信说:
你对国际贸易类公司的理解完全不对,这让我认为你是一个愚蠢之极且自以为是的人。
我们公司根本就不需要你应聘的那个职位,即使我们需要这样的职位,我们也不会雇用你这样的人,因为身为瑞典人,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流利,而且在语法上还错误百出。
看到这封信以后,洛纳被气得暴跳如雷。
他在心里说,就他还说我写不好瑞典文字,就他还说我的信错误百出,看看他的回信吧,才是真正的错误百出呢!想到这里,洛纳飞快地写了一封回信,将那个人也臭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