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

乾元帝的后宫,妃嫔多半出自勋贵之家,就算是几个文官家的,她们祖上多半也是开国有功。这也是难免的事情,taizu当年不过就是打下了大半,晚年就被伤病困扰,taizong承先帝遗志,耗费了近二十年时间,才真正统一了中原,恢复了前朝最鼎盛时候的版图。如果算taizu在金陵称帝开始,如今开国尚且不足百年时间,如果算天下一统,如今也就是几十年而已。而且大齐这么多年下来,实际上依旧还存在一些外患,因此,军方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势力,所以,这会儿朝中勋贵,影响力很大,不过,这大概也就是最后的风光了,随着天下承平,科举出仕的人越来越多,武将也没什么正儿八经地仗能打,自然不可能再有多高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勋贵的下一代也在迅速腐化堕落。当年这些人跟着taizu他们造反的时候,很多都是泥腿子,等到大齐成立,他们一个个都已经是钟鸣鼎食之家了,却面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子孙的教育问题。大齐的爵位并非与国同休,世袭罔替,一般就是有大功的,可以袭三代左右不降,像是四个异姓王就是如此。如果说八个国公当年是因为从龙很早,那个四个异姓王,那都是属于带资入股的,哪怕到了如今,他们手里依旧掌握着相当的力量,所以,开国taizu就许了他们世袭罔替。

当然,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朝廷这些年已经在想办法将几个异姓王架空,不过,如今唯一成功的也就是东平郡王和北静郡王。东平郡王是因为第二代东平郡王娶了公主,公主所出的世子从小就是跟着一干皇子一起长大的,叫先帝都是直接叫舅舅,先帝对这个外甥比对亲儿子都好,这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位继承了王位,自然也就老老实实放弃了兵权,在京中任职。当然,朝廷也没有过河拆桥的意思,别的不说,哪怕是为了做给其他几个异姓王看,也不能对东平郡王这一系有任何慢待之处,反而愈发亲厚起来。如今这一代东平郡王自个的爵位不可能变,结果,几个孩子一出生,嫡长子就封了世子,其他几个嫡子都有了爵位,嫡长女直接就是郡主,与亲王之女相当,另外几个女儿也都封了县君乡君。总之,东平郡王这个郡王,比宗室亲王还得荣宠。

北静郡王这一系就完全是没办法了,他们这一系先是自家内讧,第一代北静郡王前后有三个妻子,第一个是原配,也是对原本的北静郡王帮助最大的那个,甚至,第一代北静郡王真正起家,靠的就是岳丈。但是嘛,就像是绝大多数靠着岳父起家的人一样,功成名就之后,就不愿意再承认自己是吃软饭的。所以,原配死后,他就疏远了原配留下的一双儿女,到头来北静郡王得了册封之后,原配连个追封都没捞到。转过来娶了一个心腹部将的妹妹,顺利将岳父留下来的势力消化掉了相当一部分。结果第二任妻子呢,倒是顺利等到大齐开国,得以被封为郡王妃。结果她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北静郡王的爵位,对前头原配留下的儿女就百般苛刻,甚至故意送原配所出的嫡长子去送死。那位后来虽说没死,但是也受了重伤,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自然不可能再继承王位。但是人家原配毕竟当年也是留了一些人手的,之所以多年来一直隐ren,为的就是等到自家少主继承基业,结果如今一朝梦碎,这些人自然也不能让这一任北静郡王妃占了便宜,因此,他们直接就在一次家宴上动了手,在酒菜里下了毒,毒死了北静郡王妃和她所出的两个孩子,连同几个庶子也没逃过。

北静郡王那时候简直成了一场笑话,偏偏还不敢张扬,对外只说府中闹了时疫,但是,几个儿子全废了,北静郡王不得不又娶了一个,他们家的事情许多人都清楚,私底下都要说一声北静郡王治家无方,因此,讲点规矩的人家都是不乐意将女儿嫁过去的,谁知道他们家是不是还藏着什么不安好心的人呢?所以,最终北静郡王的第三任郡王妃是出自一个前朝降臣之家。

但是,北静郡王那边闹出了这样的事情,原本手底下那些人自然也有些不满,朝廷又暗中分化,北静郡王手里的权力就缩水了许多。这也就算了,第一任北静郡王撑到儿子长大这才撒手人寰,并为儿子娶了部将家的女儿做世子妃,为的就是维持王府在军中的势力,结果摊上个不靠谱的郡王妃,人家虽说是前朝降臣之女,但是打心眼里看不上武将,觉得武将家的女儿粗鄙,将自家儿子也培养得附庸风雅,自然这位也跟着对这个儿媳妇不喜欢,等到自个当家做主了,就对郡王妃各种挑剔,还将太妃娘家的侄女娶进来做了侧妃,这下子,府里头顿时就乱了套。郡王妃不得宠,最后自然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反倒是侧妃肚子里一个又一个往外蹦,最后世子的位置自然也落到了侧妃之子的头上。

总之,这番一折腾之后,北静郡王一脉原本那些手下也就人心浮动了,等到如今这位做北静郡王的时候,真正能指使得动的人已经不多了,不过人家如今反倒是跟那些文臣走得近,毕竟,这一位祖母和生母都是出自书香门第,如今天下承平,母族也算是起来了,北静郡王这一脉自然开始向着文臣方面靠拢,反而跟那些武将疏远了许多。

风瑜能知道这些,就是靠的是自己身边新上来的教养嬷嬷,这位是元后以前身边的姑姑,大家都叫她苏姑姑。之前其实是伺候徒景辰的,如今就被安排到了风瑜身边,这位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但是运气不好,生母没了,虽说是个女儿,按理说碍不了继母什么事,但是谁让她生母给她留下了不菲的嫁妆呢,因此,继母就想要将她嫁到自己娘家,顺便将她的嫁妆跟娘家一起分了。要是继母娘家的侄子是个良人也就算了,偏偏是个贪花好色不靠谱的。她想办法联系上了自己的舅家,表示自己可以将嫁妆留给舅家,请舅家为自己做主。最后,她舅家出面,费了一些周折,给她求得了一个选宫中女官的机会,她就这样进了宫。

苏姑姑一开始在宫里头只是尚衣局的寻常女官,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元后看中,要到了自己身边做了女史,后来元后去世,她就先去了太子那里,太子之所以会经常来看风瑜,也有她的提醒。不过如今太子那边,真正管事的是乾元帝给的几个太监,所以,苏姑姑在那边其实也没多少用武之地,干脆就到风瑜这里来了。

苏姑姑在宫里这么多年,知道的事情不少,在风瑜明确表示了对外朝的兴趣之后,就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跟风瑜说了起来。四王八公算是如今朝堂上的中坚势力,他们要是一起出面,差不多就能代表一半的意见,所以,苏姑姑自然是先说到了他们。

比起两个如今已经几乎不沾手兵权的异姓王,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就不一样了,这两位虽说在京中有王府,家眷也住在王府里头,但是,他们常年还是驻扎在外,一个驻扎在东南,一个驻扎在西北,都手握重兵,所以朝廷即便对他们有什么意见,也只能是怀柔为主,甚至连兵饷之类的也不能克扣。

至于八个国公,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八个国公其实不是同一批册封的,有的是taizu时期册封的,有的是taizong时期晋封的,如今已经不是所有人都保留了国公爵位了。老一辈在的还好,老一辈不在了,如今又没有多少立功的机会,下一辈继承爵位的时候,就要降等,好在朝廷还算是记得他们的功劳,所以降等并不多,起码还都是侯府。不过即便如此,朝堂上乃至民间依旧习惯性地以国公府称呼。

武将之中就是以他们为主,而文官这些年变化却挺大,毕竟,武将多半手里都有兵权,又都是开国功臣,所以即便是有错,一般也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但是文臣就不一样了。taizu是泥腿子出身,一开始的时候,哪有什么读书人投靠,那会儿天下大乱,军阀并起,甚至北地还有胡人时常叩边,想要重演当年旧事,入主中原,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最后能够成事的就是一帮泥腿子。当然了,也是他们一开始也不起眼,毕竟,taizu当初就是带着一帮同乡兄弟在山上做土匪,历朝历代,也没土匪成事的先例,这等土匪,能靠打劫劫到个愿意投靠他们的酸秀才都算是不错的了,所以,等到后来他们滚雪球一样壮大之后,先是靠着俘虏前朝的官员,威逼当地的乡绅,之后才陆续有人投靠。

所以,大齐刚开国那会儿,文臣大多都是降臣,等到开了科举之后,上来了一些,也都是这些降臣的门生,毕竟,一帮大老粗,总不能去做主考学正吧,那会儿文臣想要跟武将争夺话语权,很是闹了不少事情,如今到了乾元帝已经是第四任皇帝,像是先帝康平帝在世的时候,就因为文臣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搞夺嫡站队,康平帝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作为taizong之子,一向武德充沛,要不是后来没仗打了,恨不得想要找个敌人出来御驾亲征的主,见那些臣子各种搅和,以至于原本选好的太子被忽悠傻了,一次代表先帝离京巡幸赈灾的时候,竟是犯了白龙鱼服的错误,以至于染上了瘟疫,不治身亡。先帝因此勃然大怒,大开杀戒,当时太子身边侍奉的一干文臣还有护卫统领都因此获罪,连同保护太子的那三千羽林卫都被打发到了边境戍守,说白了就是流放。之后,先帝其他几个儿子相争,弄得乌烟瘴气,最后反倒是年纪小一些,原本没什么希望的乾元帝脱颖而出。

苏姑姑并未经历过这些事情,倒是她进宫之后跟的一个姑姑曾经经历过那段日子,那段时间,先帝简直就是一个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外臣还需要顾忌,宫里的宫人本来就是奴婢,先帝那会儿暴躁的时候,谁要是敢犯错,那真的是往死里罚,那会儿御前的差事没一个敢去的,一个个能躲的都躲开了。苏姑姑之前跟的那个姑姑原本也是一个宠妃身边的,结果那个宠妃就是在那时候说错了一句话,直接就被打入了冷宫,要不是那个姑姑有些门路,手里也积攒了不少钱,要不然真是没法脱身。

苏姑姑将听来的一些事情跟风瑜说了一番,她其实是想要告诉风瑜,以后不要那么愣头青一样,什么事都往大里闹,圣人如今不计较,不代表以后不计较,别真的叫圣人生气,就算她是公主,回头也讨不了什么好处。

“姑姑,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呢!”风瑜说道,“我就是一个公主,也掺和不了什么事情,父皇什么人,能跟我一般见识!”这话也就是劝一下苏姑姑,实际上风瑜心里真的不当回事,乾元帝这人因为算是捡便宜做的皇帝,所以,他其实并没有经历过多少正规的帝王教育,毕竟,他被立为太子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先帝就驾崩了,哪能教他多少东西。

但是乾元帝对于权谋有着天生的敏感,说白了,他一直就是在玩弄平衡,在后宫玩弄平衡,在前朝玩弄平衡。立没了生母的嫡子做太子,也是在玩弄平衡。毕竟,他还年轻,如今就这么多儿子了,元后已经去世,也犯不着这么早就将太子立起来,说是不想让嫡子受委屈,实际上,这只会让后宫众人更嫉恨太子。毕竟,她们娘家一个比一个底子厚,而太子呢,母族如今几乎已经没人了,虽说那些文臣会看重所谓的正统,但实际上,许多事情也就是那么回事。对于文臣来说,正统再重要,也不会比利益更重要。

说白了,是乾元帝意识到如今的勋贵已经尾大不掉,以前还得指望他们打仗,因此得将人抬得高高的,但是如今呢,不需要这么多的勋贵武将了,所以,乾元帝需要降低这些勋贵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事实上,如果按照红楼主时空的剧情,乾元帝做得很成功,立一个原本跟勋贵没什么纠葛的太子,又从勋贵里头挑几个识相跟后宫没什么勾搭的,将他们绑定在太子身上,然后,太子如果能够上位,其他那些站错了队的自然之后就要被清算,如果太子没能顺利上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勋贵也会消耗掉大量的力量,等到决出胜利者的时候,这些勋贵在朝堂上也就没有太多话语权了!

乾元帝就是拿着儿子下场玩斗兽的,反正儿子挺多,就算是徒景辰是目前他最喜欢的这个,但是比起去除对皇权的威胁,舍弃一个儿子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风瑜对乾元帝自然不会有什么孺慕敬畏之心,做皇帝的人,格局也就是这么点大,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风瑜见过的皇帝很多,这种玩弄权谋的人也见过,乾元帝在里头也算不上太厉害的那种,何况,这位这般搞,就不怕自己也被人推下场吗?

乾元帝这种人,最爱的只有自己,其他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对象,所以,风瑜也觉得乾元帝是可以被利用的对象,大家互相利用,谁也别看不起谁,这样最好不过。当然,暂时来说,风瑜如今还没太多利用价值,至于乾元帝,他对风瑜来说,目前就是个可以给自己提供庇护和一定方便的工具人,起码可以让她先接触到剧情里的一部分人物。

事实上,徒景辰比风瑜更早接触到这些人。徒景辰之前就完成了启蒙,已经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四书了,如今就该正儿八经进学,因此,乾元帝表示,要给徒景辰还有几个年龄差不多的皇子选伴读。其他皇子选伴读都有自己生母养母做主,一般选择的就是各个妃嫔的娘家人,如今需要跟徒景辰一起选伴读的就是徒景宁和徒景泽。徒景宁的伴读就是丽妃选的娘家侄子,丽妃出身宣平侯府,娘家颇为兴盛,别说是选两个伴读了,再多选两个也丝毫没有压力。她跟乾元帝一说,这事也就成了。至于徒景泽,就比较尴尬了,恪嫔出身一般,她其实是犯官之后,家里获罪,被没入宫中为奴,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就被乾元帝看中了,毕竟,恪嫔是生得真的美貌非常,叫人见而生怜,但是因为出生的缘故,即便是生了儿子,被晋封为嫔,娘家也没有因此被赦免,还给了个恪字做封号,因此,她在宫里一向是谨小慎微,如今要给儿子选伴读,说是让她自己做主,她能做什么主,娘家没人,最后只能想办法联系上了外家,让外家帮忙。结果她外家也落魄了,最后竟是破罐子破摔,直接私底下拿两个皇子伴读的名额做了交易,毕竟,对于一些如今开始落魄的人家,弄个皇子伴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别的不说,起码孩子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另外就是,四皇子虽说不得宠,但是终究是皇子,以后起码也是个郡王,有着伴读的交情,将来在王府混个差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乾元帝对此压根不关心,反倒是大张旗鼓地在勋贵乃至朝中重臣家中选择年龄身份合适的子弟给徒景辰做伴读。一般的皇子只能有两个伴读,而作为太子,就能有四个伴读,乾元帝一直以来表现得对太子极为宠爱器重,因此,给太子做伴读的差事,很多人那是趋之若鹜。不过,真正想要得到这个差事,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对于真正地位比较高的人家,太子伴读这个差事就有些鸡肋,因为他们其实没必要站队,另外就是,给太子哪怕是给皇子做伴读,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差事。大多数皇子都很上进,但是也有那种烂泥糊不上墙的,像是先帝有个兄弟,他生母早逝,自个也是个混不吝的,对读书什么的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仗着生母走得早,养母也不管他,一直拖到七岁才进学,这也就罢了,他上学之后就摆明了在划水摆烂,反正皇子读书不好,打的都是伴读,所以,给他做伴读的两个人后来恨不得哭着喊着不肯去上学,在家撒泼打滚耍赖那叫一个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这事惊动了taizong,taizong无奈之下,先是将儿子揍了一顿,见他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毕竟,皇家其实真的不希望所有皇子太出息,皇位就一个,这会儿又不像是汉朝那会儿一样,皇子能封诸侯王,直接打发到封地上去,所以皇子总该有点能力,才不至于到了封地上之后过分胡作非为。但是,如今皇子之中,能参政的从来都是少数,一朝天子尚且一朝臣,比起用可能对自己有威胁的兄弟,还不如将位置留给儿子,所以如今宗室虽说不至于是当猪养,但是太出息的确也是挺让人头疼的。所以,最终那个皇子继续咸鱼摆烂,他的伴读后来也不用因为皇子本身被迁怒了,不过,他们也没捞到什么好就是了。毕竟对于皇家来说,只有皇家嫌弃你的,哪有你嫌弃皇家的道理。

像是现在,荣国府那边,贾赦就在鬼哭狼嚎,他是真的不想做伴读,贾代shan其实也不想让儿子做伴读,可惜的是,乾元帝已经给贾代shan传了话,荣国府必须出一个伴读,贾代shan还能怎么办呢,家里就贾赦年龄合适,所以,也只能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