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楚泽想,先让男孩子入学。
然后再单独办一个女校。
接下来,就是需要朱橚做的事了。
学校有了,得有学生。
学生不愿意来,家长不愿意送,就需要掌权者动用自己的力量,宣讲学习的好处,从根本上改变百姓对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学习的认知,让百姓将孩子送入学校学习。
只要有了第一批学生,后面自然也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迟早要让孩子们都有学上。
朱橚与朱椿没有说话。
暖阁里一片沉静。
过了片刻,朱橚道:“你这想法,好是好,但阻碍也很大。”
“对,先不说入学需要钱,百姓们又有多少人能拿出钱来?而且百姓家里,每家都有不少活,这些孩子也是家里的劳力。一但孩子上学去了,家里的活谁干?就冲这两点,就会有不少人不愿意送孩子去学校。”朱椿也摇头。
楚泽道:“这个咱都想过。
咱这是由朝廷出资的公办学校,学校自然要降,入学的门槛自然变低。至于家里的活,咱可以选择只上半天学,剩下半天就去地里干活,到了农忙时节,再放假,等到闲了些,再让学生回来上课。如此一来,这两个问题自然解决。
学费低于私塾,又不耽搁家里的事,还能学习,想必不少人都愿意将孩子送去。”
朱橚想想,觉得这样也不是不行。
老百姓不送孩子上学,除了觉得上学无用外,钱与农活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一解决,不少人都会将孩子送过去。
“那私塾呢?”朱橚问。
他们这个学校一开起来,私塾必定没有生源。
那些夫子们不得闹啊?
楚泽笑笑,支着下巴道:“当然是招入学校,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啊。”
那么多学生呢,他们单是从外面招人怎么够?
那当然是就近原则啦。
朱椿想了想,他抬头问楚泽:“先生特意来五哥这里,就是想在五哥这里实施吧?”
“对。”楚泽点头,“老五这里有基础,百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实施起来也更方便。”等这些顺利实施之后,他就会向皇上提,让他下旨,开放义务教育。
至于就业的问题,楚泽不是很担心。
以现在的情况看,识文断字的人不少,学成之后想找点事做应该不成问题。
等到招工市场饱和之后,肯定又会有不少新的行业与工作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