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打架的具体原因,无论是插队还是其他原因,都是另外一种惩罚方式,而崇祯并不太在意这些细节。
当兵的,打打闹闹是正常,这才是有血性的表现。他想把所有的大明军队都变成学院派,以适应近代化火器部队的需要,可是敢持刀见红的军队,自然还是最好的军队。
冷兵器时代,见血,是最基本的士兵素质。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情况,心中不禁感叹:这一万多人的南下部队离开了军事学院后,剩下的人果然是吃饱了没事干,一个个都想找点事情来做。
他们每天进行着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持械训练,晚上还要参加文化课学习,每月还得举行实战演习,但似乎这些都无法消耗掉他们那旺盛的精力。
几天之后,在军事学院接受过一轮惩罚措施的十四个人以及其他学生们,终于迎来了来自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兼校长的最终处罚命令。
崇祯一期的剩余一万多名教员和学员,将携带十日的粮草和辎重在三日后全部出发前往蓟州镇,进行为期一年的轮防驻训。
相应地,也会有一万名蓟镇边军来到军事学院进行深造。
这些蓟镇边军也是四镇督师的孙承宗,在蓟镇当地编练的新军。
崇祯皇帝允许各地封疆大臣拥有练兵带兵的权利,可他们编练的新军,无论是洪兵、天雄兵,还是秦兵、东江镇关宁镇的士兵,都要部分人及时到军事学院轮训。
这种轮训,就是避免藩镇的出现,提升崇祯皇帝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无论是地方军还是中央禁卫军勇卫营。
而对于那些惹出麻烦的陕北四人组来说,现在他们正站在养心殿门外排队等待校长大人的接见。
陪同他们的是新任延平伯,也就是当今圣上的义子郑成功。
在这里,他应该被称为朱成功才更为合适。
年仅七岁的郑成功,一脸严肃,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认真和庄重。
他身着伯爵的常服,外面披着一件小巧精致的红色黑底大氅,颇有几分大人模样。
此刻,他正在煞有介事地教导着四个初次进宫觐见圣上的年轻人,传授他们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
“当今圣上虽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