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汪大夏脑袋摇得连发髻上的钗环都要甩出来,“就说我病了。”我老婆就在跟前,我怎么可能去见那个和我传过绯闻的女人。
果然,魏采薇脸上的春风不见了,成了寒冬,“是应该谨慎些,你曾经仗义疏财,为三娘子赎身,她一定牢牢记住你了,你的样子就是化成灰她都认得。”
汪大夏如临大敌,“没有的事。”赶紧把话题扯开,“陆统领,现在板升白莲教农民缺粮,教主赵全把大部分粮食都送给了俺答汗,李自馨带路进关抢粮食,全军覆灭,现在板升白莲教教徒开始饿肚子了,昨天在大街上,我看见白莲教教徒沿街乞讨自救,我施舍了一小把高粱米,他们跪在雪地里磕了十几个响头。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会为了一把米卑微成这样。”
陆缨说道:“我此次前来,也是为了此事。白莲教因缺粮而分化,所谓入教避劫的鬼话,已经被饥饿所破,教主的威信狂跌,教众的信仰正在崩塌,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丰城和板升散布‘脱教避劫’的传言,只要脱离白莲教,回到故国,就能在这个冬天吃饱,不被饿死。”
“西北边境连连征战,好多田地荒芜了,成为无主之地,我已经上书皇帝,建议将这些田地分给脱离白莲教,逃回故国避难的教徒,将些这些无主之地分给他们耕种,五年内不收赋税。”
“教主救不了他们,朝廷可以让他们免于饿死,还能有一条活路,我相信在现实面前,白莲教那些蛊惑人心之词定不攻自破。”
丁巫简直对陆缨佩服的五体投地,“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今天冬天的饥荒,对教主赵全而言是危机,对我们而言是大好的机会,正好让那些被蛊惑的教民看清楚教主的真面目,他为了讨好俺答汗,宁可让自己的教民挨饿受冻,沿街乞讨,这是什么入教避劫,分明是入教遭劫。”
汪大夏说道:“我这就在密室里印发传单,乘着夜里偷偷在丰城和板升之地散发出去,告诉教众这个大好消息,他们不用沿街乞讨,饿死街头了。”
丁巫反对,没有人比他更懂白莲教,“绝大部分教众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和工匠。白莲教中上层是不会饿肚子,挨冻受饿的都是这些不识字的底层百姓,你印发传单没有用,媚眼抛给瞎子看,还是要靠口口相传,编几个朗朗上口的歌谣。”
要煽动底层百姓,就要走群众路线,要不识字的百姓也能听明白,文绉绉的话是打动不了人的,什么“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道;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等贵贱,均贫富”、“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等等,皆是是通俗易懂的歌谣开始。
这四个人出自各种阶层,陆缨是豪门贵族、丁巫落魄官家子弟、魏采薇市井游医、汪大夏纨绔衙内,皆见识多广,他们斟字酌句修改到半夜,终于编出一首歌谣:
白莲教,丧天良,终年劳作饿肚子,粮食全给大汗了。
回故国,开荒地,吃喝不愁有余粮,五年免税不纳粮。
没有生僻字、没有典故,比戏文还直白,一听就懂。
锦衣卫暗探们分头行动,买了好些糖果,先哄着市井小童传唱,再教给街头流民,一个烤馕就能收买一张嘴,不过半个月,这首歌谣就迅速串红,扩散到板升之地。
饥饿比死亡还折磨人,一刀刀的,犹如钝刀子割肉,慢慢的收割生命,这首歌谣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说好的入教避劫,成了镜花水月,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农活,在干旱搏斗,没日没夜的打井灌溉田地,到头来却要饿肚子,粮食被教主送了人情。
不少教众在饥饿中觉醒,看清了教主赵全的真面目,携家带口纷纷出逃,唱着歌谣,去故国寻求一口救命粮。
板升之地每天都有分不到粮食、饿肚子的教众逃跑,一户户人家空了,五万教徒在急剧减少,教主赵全从来没有如此慌张焦虑过,召集手下商议对策——所谓急病乱投医,这回连最讨厌的丁巫都请过来了!
赵全问手下:“最近教众弃教,奔逃关内,诸位有何良策?”
白莲教第二号人物李自馨在丁巫赠送的中原神医(我妹的)神药治疗之下,背疮已经愈合,但是心里的创伤还在,他吸取上次带兵抢粮、全军覆没、自背黑锅的教训,一声不吭。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是李自馨从这次失败中得到的深刻教训,你看丁巫自打加入白莲教,什么都没做,他就一直好好的,还得了三娘子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