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郑琰也跟着舒了一口气,接着就写信问池脩之何时回归。池脩之的回信很快到来,按照池脩之的估计,他怎么也得在粮食入库,表彰一下手下的艰辛,许诺回京述职会如实为大家请功,又叮嘱众人看好门户之后再走,估计抵京都要十月了——正好赶上池春华的六岁生日。
郑琰向家里宣布了这件喜事,池春华欢呼一声,又不好意思地道:“那我要练练手,阿爹回来给他煲汤喝。”绝口不提生日礼物的事儿,反正她娘不会亏待她。而且,她弟弟过生日得到的礼物真心苦逼,她亲爹从远方邮寄了一大把黄豆!还是她娘比较好,给了弟弟一整套的文房四宝,据说那个是先帝留下来的遗赠。唉,长生越来越像个小老头儿了,学校里的先生们都严肃!
这厢池春华在腹诽着弟弟,不想没过两天,她就要用到弟弟的这份严肃劲儿。事情的起因乃是郑琰因为里里外外地忙,某天忘记了吃午饭,带着出门的食盒又被原样带了回来,被杜氏派来帮忙的阿成嘀咕了一句:“七娘也是,再忙也要吃口饭呐,这午饭没吃,眼瞅就晚饭了。”
阿成这么嘀咕也有一半儿是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也有一半儿是要在池氏姐弟面前说一下郑琰的辛苦,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就是以后要孝顺父母一类。放学回来等着母亲回来开饭的池家姐弟给听到了,池春华当时就问:“阿娘除了早饭什么都没吃?这一天都做什么了?”
阿成道:“这不秋收也过了,也快到过年了,忙哩!大娘不晓得,越是大家大口的越是不得了,这要互致年礼的地方就有几十处,还要为郎君在司州的交际作准备。又有家里的庄子上,对佃户也要关爱,又有封地里的事,什么铺子啦、宅子啦,太多了。这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哩。”
池宪认真听完,往上手榻上坐了:“阿娘还没回来?”
“快了吧,先把冷了的食盒拿回来了。”
池宪认真想了想:“叫厨下备饭吧,我与阿姐换身衣服再来。”
郑琰回到家里,就听门上说,晚饭已经备好了,笑道:“正好饿了,大郎和大娘回来了么?”她心情不错,池脩之渡过了困难时期又快回来了,家里今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玻璃坊又开发出了眼镜和放大镜的新品种,又是赚了一大笔,她又置了几处宅子庄园——离京稍远了一点,乘车一天可达,骑马只需半天,也不算太远。
阿肖回道:“都回来了,已经换了衣裳,正等娘子回来开饭呢。”
“那可等不得,小孩子最不经饿了,饿多了对身体不好。”
关心宝宝健康的好妈妈快步走进饭堂,然后就看见当堂摆了一张大圆桌,上面满满堆着各色佳肴,旁边摆着七张坐椅,皆没有人坐。她的一双儿女在圆桌后面的坐榻上坐了,三个小儿子被放到一边一张厚毯子上自娱自乐。
真是温馨啊!郑琰心里很温暖很感动地道:“都回来了?今天在学堂里过得好吗?来洗手吃饭吧。”三小一齐叫唤着喊:“阿娘”。
池春华咳嗽一声,三个小东西可怜巴巴地住了口。池春华与池宪过来向母亲问好,然后道:“先吃饭吧。”
郑琰以为这俩货是吃醋了,一人搂过来亲了一口:“好,吃饭。”
池家规矩,食不语,以前只有小两人口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后来有了孩子,完全就照着池氏以前的传统来办理了。
吃完了饭,三小被抱去爬地毯消食。郑琰对长子长女道:“你们也该去写功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