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史记记载:安平三十八年末,唐军从建立以来,第一次在他国领土上,取得了第一场的胜利。
这一场胜利,奠定了唐国,未来的对外战略,也彻底打出了唐军的血性。
那一场战争,唐军斩首三万余,俘虏5000余人,自身伤亡13000余人。
而这场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的正规作战胜利,被称为崛起之战。
从这场战争之后,唐军彻底从防守方,转向了进攻方。
而当这场胜利传到京师的时候,无数百姓先是震惊,随后再三确认后,激动的是热泪盈眶,有的更是跪地嚎啕大哭。
或许会有人问了,不就是一场胜利吗,值得这么激动嘛。
问这话的人,只能说你不了解唐国的历史。
唐国从建立以来到现在,有了300年了。
这300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打了无数,可得到的结果,九成以上都是战败。
每一次的战败,朝廷都要割地赔款。
百姓得到的,除了战败的耻辱之外,还有他们亲人死亡的消息。
一次次的战败,一次次的失望。
百姓们从刚开始的期盼,到后来的失落,最后演变成了麻木。
每当朝廷要打仗的时候,百姓们第一个想法就是。
这次打败了,又要割多少地赔多少钱?哪个公主要去合亲,自己的家人会不会战死在疆场,如果死了,能不能把他的尸体和骨灰带回来?
一次次的战败和失望,让唐国百姓们对朝廷对军队有着严重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的后果,也让唐国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
当唐人面对其他国家的人时,都会不自觉的露出畏惧和谦卑的身份。
没办法,自己国家的军队打不过人家,不乖乖的装孙子,到时候惹怒了人家,人家向朝廷禀报一声,在派兵打唐国怎么办。
虽然这是朝廷上的事情,但打仗的士兵,可是要自己的家人去的,所以在这一连串的因果下!
唐国的百姓不知何时,慢慢的失去了脊梁。
他们对外谦卑有礼,只要对方是强大的国家,他们都会客客气气跟人家说话。
甚至在受到欺负的时候,也不敢多加反抗,只能自己捏着鼻子吃下这个苦果。
而对于唐国朝廷而言,百姓的不信任,让唐国的军队也失去了自己的魂!
或许准确的来说。
唐国军队在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自己的魂。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李源在当初提出斩首行动的时候,军方才会严厉的拒绝。
难道他们不知道,斩首行动能为唐国带来多少好处吗?
他们每个人都心里十分清楚,但他们不能选择这样做!
因为这样的胜利,根本就无法唤醒唐国军民的心。
想要唐国军民彻底的崛起,只有一场场正面战争的胜利,才能让唐国军民百姓直起腰,对异族,对他国,大声的喊不。
一个卑微太久的国家,想要彻底的站起身来,只有一次次的正面战争,大规模的对撞取得胜利,才能打出自己的民族自信。
斩首行动等一类的奇谋诡计,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太依靠这些计谋。
虽然这些计谋有万般好处,但这样的胜利却唤不起,民族的自信心。
一个大国想要彻底的崛起,如果没有打过几场正面的打仗,其他国家谁会把你放在眼中。
就算你的奇谋诡计再强,那又怎么样?
在那些强国眼中,你只不过是走了歪门邪道的家伙罢了。
当初狗子跟李源讲这些道理的时候,李源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想要治理一个国家,并非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一个国家哪怕再有钱,但没有那股坚强不屈的魂是没用的。
就好比前世的国家,没有那一场与众国的较量,谁他妈的会把你放在眼中。
没有那一场把列强们打的灰头土脸的战争,怎么把整个国家的魂给唤醒。
后世子孙享受着这个待遇,但还有几人记得,为了唤醒民族的魂,无数青年男女奔向战场,为国家流血牺牲。
他们不怕死吗?
他们也怕!
可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