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绝望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听完这番话之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微微皱起了眉头。虽然他们打心底里非常信任房俊,但是心里也很清楚,幽州那恶劣寒冷的气候条件,并不是单靠人的力量就可以轻易改变得了的。

要不然的话,经过这么几百年来,怎么会没有一个人能够让幽州真正实现繁荣昌盛呢?

尉迟宝琳和程处默虽然算不上精通农业事务的专家,但也绝对不是那种愚昧无知的人。他们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立刻洞察出幽州所面临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此时此刻,中原地区的积雪已经开始慢慢融化了,可是这里的降雪却丝毫没有一点要融化的迹象。

在这样极端的自然环境下,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可想而知!如果粮食产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那么这个地方又该怎样去谋求发展呢?

再往南边看看,齐王李佑那边肯定不会随随便便就把粮食运送到北方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工业的基础其实并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实实在在的粮食。

毕竟工业本身并不具备生产食物的能力,如果想要推动工业向前发展,那就必须得有足够多的粮食来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才行。

雍奴具备发展工业的潜质,然其受制于粮食供应。缺乏粮食,则难以大规模供养人口;无人烟,所谓的工业不过是空谈罢了。

这一点房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因此眼下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将雍奴境内的土地状况摸清楚,尤其是那些尚未开垦的荒地更要重点关注。

“小三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事情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得早作打算,让武家那位武媚娘赶紧着手安排布局。大不了咱们就另辟蹊径,走运河运输路线,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就行。”

房俊嘴角微扬,胸有成竹地说道:“放心吧!即便遇到困难又如何?于他人或许是天大的难事,但对本公子来说压根儿不算事儿。山人自有妙计,接下来只需依计行事便可大功告成。”

不就是些许粮食嘛!旁人或许觉得束手无策,然而对于房俊来讲却是小菜一碟。虽说这坑爹的系统没啥大用,但偶尔也能给点力,比如搞到了一包高产的玉米种子。

有了此物傍身,别说是小小的幽州了,哪怕是更北边的苦寒之地同样能够轻松拿下。

“小三啊,你可别忽悠我们哦,这事非同小可,其难度系数你心里应该有数才对。”程处默依然心存疑虑,毕竟古往今来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关乎王朝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民以食为天,这一点在封建王朝时期体现得尤为突出。自古以来,许多社会动荡和民众叛乱都与粮食紧密相关。

尽管每个朝代都试图寻找解决之道,但真正有效的方法却寥寥无几。通常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开垦荒地,但在粮食作物方面,各朝各代似乎都束手无策。

雍奴地区的情况则完全是由气候所致,这类问题绝非单纯通过开垦土地就能解决。这里荒地众多,原因就在于无人愿意耕种,而不耕种的根源在于收成过低。

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唯有一条路可走,即寻觅到更适宜的粮食作物品种。然而,要找到这样的新品并让其适应当地环境谈何容易?

早在汉朝时期,中原地区便引入了麦子,但直至今日,麦子仍未得到广泛推广,仅限于小规模种植。实际上,此地也具备种植麦子的条件,只是房俊手中已有玉米,相较之下,麦子自然就退居其次了。

“老大老二,你们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这次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无舌和黑虎静静地跟随着,像两个沉默的影子。一个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仿佛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言说;而另一个则完全摸不着头脑,对农活可谓是一无所知。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依旧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此时此刻,南方已经拉开了春耕的序幕,但这里的积雪还没有融化,他们真的很难相信房俊能让这片土地变得肥沃丰饶。

然而,薛礼的想法却与众不同。由于家庭背景的缘故,他对农事略知一二。尽管他家道中落,但好歹也有些务农的经验。

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不禁心生疑惑:"都尉大人,难道您计划在此栽种麦子吗?我曾经听说过这种农作物适合在北方生长。"

要知道,目前麦子大多种植在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更为常见。再往南边去,人们主要依靠产量微薄的水稻为生。那种水稻,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有幸目睹过,一亩田的收成也不过区区几百斤罢了。

确实如此,相比之下,小麦的产量要比粟米高出不少,无疑更适宜在这块土地上种植。”房俊满怀信心地断言道。

他并未辩驳众人,因为目前手中仅有的玉米种子仅足够播种一亩田地而已。所以今年只能先进行小规模试种,待到来年方可大规模推广种植。

仅需耐心等待一年时间,那一亩地里成熟的玉米便可用作种子;到了第二个年头,这批玉米就能够扩展至五千亩之多!而只要再坚持熬过第三个年头,整座雍奴城都将被郁郁葱葱的玉米所覆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三啊,先前你可是信誓旦旦地保证已筹备好充足的种子,现今是否能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番呢?”面对着眼前这些收成微薄的粟米,程处默与尉迟宝琳显然并未抱持过高的期待。

要知道,这些未经精细筛选培育的粟米,其产量实在无法令人感到满意。

然而,房俊并未急于展示他所谓的"秘密武器",反而淡定地提议道:"不急,咱们还是先赶往县城吧!于我而言,更想了解一下这片雍奴荒地上究竟有多大面积可供开垦。"

尽管此地乃房俊之封邑所在,但当地仍设有一套完整的官吏体制。抵达县衙后,房俊终于见到了这位县令——一个名唤云成的矮小老头儿。只见他步履蹒跚、颤颤巍巍,据说此人自前朝隋朝起便已踏入仕途。

"哎呀呀,房驸马来啦,请进请进!按理说,下官理应设宴为您接风洗尘才是,只可惜......"甫一照面,这老头儿便迫不及待地大倒苦水起来。

仿佛恨不得立刻告诉全世界这里有多么穷苦。此情此景,令房俊不禁心生疑惑,莫非自己无意间闯入了极地世界不成?

“老县令莫要如此说,我此来不是来收税的,而是来看看大家的日子过得如何?”房俊知道,这老头如此紧张,就是害怕房俊是过来收税的。

这种事情过去并非未曾发生过,可以说这些封地的官员最为难做。一方面,他们需要听从朝廷旨意;另一方面,则需讨好当地的地主。

若是碰上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的地主还好办些,但若不幸遇到难缠甚至胡作非为的混蛋地主,那么情形便会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