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选择哪位藩王继承大统。
另一个则是如何以隔江对峙的方式,应对北面的大明朝廷。
只听得徐弘基率先开口说道:“诸位同僚们,虽然我们已经是确定了另立大明天子的主意,但是我们还需慎重的商议一番,应当选择哪位藩王继承大统之位。”
选择哪位藩王继承大统之位?
在场所有的官员们没有说话,而是转将目光聚集在了忻城伯赵之龙、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诚意伯刘孔炤三人的身上。
毕竟赵之龙、韩赞周、刘孔炤三人的身份地位与权势,几乎完全可以代表在场所有的官员们。
看着在场的官员们纷纷投来的目光,赵之龙、韩赞周、刘孔炤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即赵之龙主动说道:“魏国公,依照太祖皇帝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若是有嫡则立嫡,无嫡则立长,父死则子继,兄终则弟及。”
“如今北面朝廷的大明天子,是先皇的嫡长子。按照继承制度来讲的话,那么皇位应当是由先皇的二皇子继承大统。”
“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我们根本无法拥立先皇的二皇子继承大统。所以再往上推论的话,我们只有从神宗皇帝的皇子们中选择。”
神宗皇帝,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皇帝朱翊钧总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明光宗朱常洛(已经驾崩)、朱常溆(早夭)、朱常洵(已经死在李贼之手)、朱常治(早夭)、朱常浩(端王、封地汉中)、朱常润(惠王、封地荆州)、朱常瀛(桂端王、封地衡阳)、朱常溥(早夭)等八位皇子。
听得赵之龙的话语后,徐弘基点头说道:“忻城伯说的甚是,如今的先皇一脉根本没有合适的皇子继承大统,熹宗皇帝一脉也根本没有皇子留下。”
“再往上推论的便是光宗一脉,可是光宗一脉只有熹宗皇帝与先皇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皇子。”
“所以依照忻城伯所说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我们就只有从神宗皇帝的皇子们中,选择一位藩王继承大统之位。”
“而就当前神宗皇帝的皇子们中,还有端王、惠王、桂端王三位藩王适合继承大统之位。”
说到此处时,徐弘基故意停顿了片刻,看着在场官员们望来的目光,随即主动问道:“诸位同僚们,不知依你们之见来看,在这三位藩王之中,哪位藩王适合最继承这大统之位?”
在场所有的官员们还是没有说话,目光依旧是聚集在赵之龙、韩赞周、刘孔炤三人的身上,等待着三人的率先说话。
诚意伯刘孔炤沉思了片刻,随后率先说道:“魏国公,若是依照太祖皇帝定下来的继承制度,目前最为适合继承大统的,当是封地汉中的端王。”
“嗯!诚意伯说的确是如此。”
徐弘基赞同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却道:“可是如今的陕西之地,已被榆林亲王掌控在手。本公爷且还得到具体消息,端王已被榆林亲王软禁在了王府之中,根本无法外出。”
“如果选择端王继承大统之位,这恐怕是一个不大合适的主意,毕竟我们无法将端王迎接到南京登基。”
既然徐弘基等人已经商定下了另立大明天子的决意,那么接下来所需要商议的问题便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