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老负鼠的实用猫经》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2445 字 3个月前

画刀画的优点在于朦胧的气质。

它的缺点同样也在于这种朦胧气质的刻画。

对于生产相关的周边来说,不怕你要求做工有多么细,材制有多么特殊,从树脂、复合材料再到钛金属,不过是造价成本之间的差异而已。

镶银贴金,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还方便把价格往上翻,割割韭菜呢。

就怕没人能想明白,你的要求到底具体是什么。

类似“气质朦胧”这类的词汇,在玩具生产方眼中简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来人呀。

喜欢玩抽象的是吧!

谁给我把甲方的画师给吊在车间房梁上抽,给他抽个够够的,抽到再也不想抽了为止。

给大爷我翻译翻译,什么叫做气质朦胧?

什么TMD叫做作品带着“弥散的美感”。

哼,皮鞭挥的狠一点,泼盐水上去。

让他自己给老子表演一个弥散和朦胧看一看!

创作者的技法够好。

观众便容易在画布上感受到创作者所想要去营造出的那种无法形容的氛围感。

类似“三十年前的月光像一枚朦胧的铜钱”啦,什么“海上漂浮着云海,日出东方,那刻,我在里面看到了拜伦”啦。

拥有抽象的情感感染力——它是绘画、文字、诗歌这些创作形式所独有的美学表达能力。

当你试图把它变成看的见摸的着的玩具,变成相关周边产品时。

原作品搞的有多么艺术,相关领域的产品经理就要相应的掉下多少根头发。

除非就是把诗句或者画作印在马克杯、文化衫上的这种最简单,利润率也相应的最低的二次印刷产品。

再稍微高难度一点的粉丝周边就没办法生产了。

“一幅画很抽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都能理解。

“一个玩偶很抽象”——这种形容,哪怕仅仅只是写在纸面上,看上去都会觉得很奇怪。

至少人们在说毕加索的画很“抽象”和形容一件玩具做的很“抽象”时,大家嘴里的抽象,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不是同一个含义。

抽象。

在文艺领域中,这個词的原始含义就是抽离外表的实质特征,对精神进行高度凝练概括。

它和粉丝周边,树脂手办这类需要着重表达外表特征的玩具品类,本质上想要传达的理念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退一万步来说。

“抽象的玩偶”这种说法,消费者没准还是能理解玩具公司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换成“朦胧的玩偶”、“弥散的玩偶”。

我们生产的手办是“三十年前的月光”,或者“云中的拜伦”。

这些词谁敢写在广告宣传语上,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是不小心吃了什么奇怪的菌子,把理智给烧没了。

潮玩能大卖,它的要点在于“可爱”,“生动”。

至少要非常“醒目”。

泡泡玛特、KAWS、积木熊的成功,都走的是这个路线。

它们有非常鲜明的自己的特色,

比如泡泡玛特标志性的可爱公仔,KAWS设计的那些外星人一样的经典人偶造型……

潮流玩具和粉丝周边需要非常鲜明的记忆点,而非非常朦胧的记忆点。

目前潮流玩具的厂牌,主要分为两大市场阵营。

艺术家玩具和设计师玩具。

这两者的界限到底是什么,区分的不是很清楚。

有些粉丝认为,类似泡泡玛特这样的玩具公司主导,邀请全球各地设计师所制造的很贵,上千块一个,但依旧属于普通人消费能力范畴的精致玩偶,属于设计师玩具。

而KAWS、村上隆这类。

由世界上知名画家的个人IP为主导,贵到不可理喻。

一个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收藏品。

它们则属于艺术家玩具。

用价格来分别潮玩的属性,不是很准确。

如今泡泡玛特也会和KAWS合作,村上隆也有相对比较“便宜”走量的联名商品。

如果要真的区分出这两种潮玩之间的差别的话。

更加准确一些的概括,应该是两者生产性质的差别——

一者自下而上。

一者是自上而下。

设计师潮玩立足于产业界。

他们在创作时便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能够方便生产,方便批量化制造,方便流水线式大规模复制的玩具设计。

以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