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薛家父亲73

但让薛淞和方氏觉得有些难办的是对于宋先生的安置。宋先生教授了薛舒辰和薛瑾萱数年,平日里兢兢业业,毫不藏私,两位姑娘都受益匪浅,薛家人对之很尊重感激。宋先生一向居住在薛淞这边,与方氏相处甚好,彼此结下了一份情谊。她是薛淞请来的,薛淞举家上京,按理来说,她也应该跟着一起行动。

薛霖本和薛淞商议,有意延请宋先生到他府上继续教薛瑾萱,待遇不变。无奈宋先生虽然对薛瑾萱印象不错,但觉着与王秀云的为人处世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婉言谢绝了薛霖的邀请,与薛瑾萱依依作别。但她在宫中多年,也不愿再返回京城了,她终究要叶落归根的,还是江南的青山绿水,吴侬软语,那温润的人间门烟火更适合她。

宋先生是梁溪(今无锡)人氏,但她与家人疏远,同父异母的弟弟总窥觊着她手中的财产,想着把自己庶子过继给她。宋先生不耐其烦,准备离宋家远一些,在姑苏安置下来,那里有她母亲留下的一处幽静小宅子。她这些年积蓄颇丰,加上母亲的嫁妆,足够生活了。

方氏劝说不成,也尊重了她的决定,便请宋先生与他们一家一同上路,准备路过姑苏城时,一家人停留个几日。要眼见着宋先生好生安顿下来,她与薛舒辰才能放心。这几年,她们相处一场,也是拿对方当做友朋相待的。

宋先生也不推辞,她明白,自己孤身一个女子,即使是在姑苏城这样一个平和安定的古城里居住,也难免会有人找麻烦。如果能向众人显示出有做官的亲朋好友当靠山,那才能安枕无忧。

薛家的船只抵达了扬州。薛淞又想起林如海接受了自己的劝告,事后不忘馈赠厚礼,行事十分妥帖。薛虬乡试后也感激地表示多亏了林大人的笔记、文章,否则参加乡试的竞争者很多水平也在伯仲之间门,自己未必能超过人家一线。薛淞想了想,便备了份礼物,派人往巡盐衙门送了帖子,准备前去拜访回礼。

再见到林如海,薛淞听他细细说起自己的安排。他回绝了史夫人的提议后,便让林黛玉安心承欢膝下,设法给她安排妥当。

他想起自己有位远房姑母,一生只生了个女儿,如今丈夫去世,庶子要去外地做官。庶子生母还在,她觉着相处尴尬,不愿背井离乡地跟了去,也不方便去女儿家,独自一人住着也挺孤寂的。林如海知道后,便诚恳地请她来林府,帮着他照顾林黛玉。

那林姑母考虑了之后,便答应了下来。虽然是远房侄儿,但毕竟也是林家人,她到林如海家中,可比去女儿家要来得名正言顺。再说了,林黛玉是林家的姑娘,母亲去世,无人照看,侄子请她帮忙,她是有这个责任的。

林老姑母到了扬州后,她做了多年的当家主母,把林家的内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照顾林黛玉也很精心,让林如海后顾无忧。林如海对此很满意,只是有一点不足。

“贤弟,老姑母管家是不错的,但是没读多少诗书,夫家也不是大户人家,许多东西,不能教授玉儿。愚兄也请人去找寻女先生了,只是这合适的人选,一时难寻啊!眼见玉儿也渐渐大了,那贾先生男女有别,不方便再执教下去了。他本也是有雄心的人,其实也不愿意在我这里埋没了。”林如海叹气道:“这可让我为难了,贤弟到京城后,若知道有这样的人选,请为我说合!”

薛淞听着,忽然心中一动,眼前不正有一位现成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