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薛家父亲90 林如海借银

林如海答应给贾家筹十万两银子!这消息让史夫人心中一喜,虽然离自己期望的还是略少了些的,但面对着建园子日渐庞大的开支,还是能减轻不少负担的。这段日子,贾家花钱似流水一般,比原先预算的还要多,王熙凤已经在史夫人面前诉了几回苦了,说要抵不住了。林家的这笔银子可谓是及时雨!

但贾琏带来的另外一个消息却让史夫人又惊又怒。贾琏说,林姑父已经着意要续弦了,迎娶的就是在林府教养林黛玉的宋女官。林姑父近来身体不好,也有想用这桩亲事来冲冲喜的缘故,再说续弦本不需太招摇,因此这亲事进程便准备加快料理,但三媒六聘一样不缺,乃是正经的迎娶。

那宋女官在宫中伺候多年,人缘不错,有位相熟的女官在太上皇后面前有意无意地提起了此事。太上皇后也记得宋女官,听闻她得了好归宿,也为她高兴。念及宋女官为皇家兢兢业业效忠多年,消耗了大好青春年华的份上,太上皇后赏赐了不少首饰、衣料,为宋女官添妆,这是难得的体面。

因当时不成文的规矩,男子续弦,前面妻子留下子女的,须得知会她的娘家,得到许可和祝福,至少是不反对,并留下信函凭证来。民间百姓并无特别讲究,但高门大户一般都是遵守这规章,要走一波流程的,看在外孙子女的份上,前岳家基本上都不会为难的。林如海把此事告之贾琏,也是委婉地表示了要贾家同意的意思。

贾琏返京时只带回了两万两银子,道林姑父说这么大一笔银子林家也需要时间筹措,恐误了贾家建园子的大事,让他先行返回。余下的银子,等凑齐了之后,让他最信任的奶兄,林家的管家亲自送来。

林黛玉上京之事,贾琏先提了一嘴,但林如海此话一出,贾琏便偃旗息鼓了。林如海续弦之后,林家便有了主母,你贾家再要接回林黛玉算怎么回事,明晃晃地嫌弃后来的林夫人,担心有了后娘,便有了后爹?要是这样,贾琏的外公家首先便要接贾琏走了,林如海不比贾赦做爹称职?

史夫人咬了咬牙,心中暗恨,林如海的意思她哪里能不知晓。林如海分明是以那八万两银子为饵,逼着贾家同意他的要求,可恨啊!

但贾家能不同意么?不说林如海早就守满了一年的妻孝,男子续弦本就是天经地义,前岳家没有反对的理由。

那宋氏也不是像邢氏那么没依仗的,在宫中多年,谁知道天上哪块云会下雨呢?太上皇后赏赐了宋氏嫁妆,不管她是一时兴起也好,还是其中别有深意,那就是表示了皇家的态度,贾家敢反对么?那是太上皇后,哪怕是去求甄贵太妃,也是不能越过她的身份去的。再说了,如果拖延反对,那八万两银子能及时能拿到手么,贾家可是急等着要用呢!

史夫人思来想去,最后只得认了,贾家只能退让了!她心里十分难受,只怕林如海娶了宋氏之后,有了新欢,便忘了与贾敏的旧日情分,从此与贾家疏远开来!但相隔千里,鞭长莫及,她也没什么好法子想。

那只有尽量笼络着林如海和林黛玉了,尤其是林黛玉,贾家总归是她的外家,史夫人琢磨着要经常派人给她送些东西,不断了联系才好。若能给她送些精心挑选的奴婢去服侍那更好,只怕林家不肯收下,这年头,高门一般用的都是家生子儿。

史夫人满心不甘,当年贾敏也带着不少陪房啊,这些年来在林家也受贾敏抬举,怎的派不上用场呢?林如海与那宋氏看对了眼,这样的大事也不想法给京城透个气儿,让她早做预备?现在让林如海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任其如愿行事!

真正可恨!史夫人心中愤然地想着,亏林如海还是个读书人,浑然不记得当初国公爷对他的提携和关爱,忘恩负义,喜新忘旧!再联想到他与甄家在江南的争执渐渐生起,宫中的甄贵太妃已经流露出了不满,史夫人暗暗地觉得,这样的女婿,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那对贾家还更有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