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此言,顿时惊叹起来,谁家老丈人不是劝诫女儿要贤良淑德的,这也忒护短了吧!
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三公子,心中暗自想着,如果薛淞是当真的,你即使娶到了薛家女儿,按你的性情,薛家可不得把忠安王府家里闹得天翻地覆,连咱们皇家的体面都不维系不了的!这门婚事,不强求也罢!
也有人暗中感叹,怨不得薛家宁可低嫁,这柳湘莲也不容易啊,这和赘婿也差不离了嘛!所以,忠安王府也不必因此气愤,人家也付出代价的啊!
“不错,朕记得,那年东桥胡同里的几家人还得到了父皇的表彰和赏赐,兵部受薛淞自制面粉罐子的启发,还因此进行了兵器研制。”泰安帝沉声道,转头对太上皇道:“父皇,薛淞出身武勋,努力转型为文臣,难得的是在文臣中政绩和声名都好,又为国立下了功绩,堪为文武和谐的象征。这样的臣子,若是皇家因一己之私而坏人婚姻,会寒了忠义之士的心!”
“和我一起做媒人的,还有礼部吴尚书,薛淞是他得意的弟子呢,这成人之美的喜事,他自然也欣然而为了!”忠顺亲王笑嘻嘻地道。
太上皇闻言,默然了片刻,长长吁了口气。
甄贵太妃的请求答应不得,太上皇做出了决定。
泰安帝与忠顺亲王的话里行间的,都是在隐晦地提醒他,薛淞的功绩与根基人脉,他并不是是京城里随处可见的普通五品官,而且性情果决,不是轻易便能屈膝的。泰安帝也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要维护薛淞的意向。在这种情形下,他就必须要仔细斟酌了。
太上皇是个在乎名声的,忠义亲王的叛乱已经让他丢了脸面了,逼着臣下悔婚嫁女,这一旦传扬出去,可想而知,会在士林中会招来什么样的非议。
如果薛淞敢抗旨,他就更加进退维谷了,严惩吧,那朝臣的进谏和反对的奏章怕会如雪片一般飞来了;本朝文臣的地位虽然比不上前宋,但也还是很高的,太上皇对之也着实有几分忌惮呢!
自己如果执意这么做,也等于是和泰安帝公开翻脸了。他已经退位,权势慢慢减弱,虽然能用孝道压制着泰安帝一二,但也要师出有名,这桩事不占理,也得不到朝臣的支持。太上皇还不糊涂!
算了,为了一个女子,不值得的!
“甄氏,今日是你的好日子,朕......”对着甄贵太妃望着自己希翼的眼神,太上皇缓缓地道:“朕把那顶镶嵌七彩宝石的金累丝凤冠和那尊五尺高羊脂玉的莲花观音玉像赐给你为寿礼!再有,”
他顿了一下,眼睛望向泰安帝:“华儿年纪也不小了,赐他一个侯爵爵位,让他进宗人府揽个差事做着,也好历练一番,你为他再寻一门好婚事吧。”
泰安帝也明白太上皇是做退让了,自然知道要投桃报李,圆了太上皇的面子,于是恭敬地答应下来。这不算什么,爵位迟早是要赐的,不过是个闲职,也不用在意。如果忠安王府一脉安分守己,他为了名声,也不在意养着他们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