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薛家父亲116 贾家私藏甄家赃物

在正式惩办甄贵太妃之前,尽管泰安帝对太上皇之事秘而不宣,甄贵太妃被软禁在大明宫之内,整个大明宫都换了一遍人手,不许人擅出,但毕竟是在内宫之中,也做不到完全隔绝消息的。

宫里猜测纷起,对于泰安帝大多数嫔妃而言,这与她们没啥大关系。皇上都严命不许人去打扰太上皇静养了,她们无需上赶着去大明宫伺候表示孝心,省心啊。

大家都该吃吃,该喝喝,装模作样地在自己宫里抄些佛近,表明自己为太上皇虔诚祈福,就足以对付过去了,心里都明白皇上其实对太上皇没那么上心的!

但贾元春可不一样,她心里是慌成一团了。太上皇是她的坚实靠山啊!泰安帝册封她为贤德妃,可是看在太上皇的份上,不然那时她已经入宫好些年,还只是个女官身份,却一举飞上枝头变凤凰了。没道理女子年长之后,反而比韶华妙龄还招人喜欢吧?

在宫里,虽然她不算太受宠,但贤德妃这个位份毕竟还是尊贵的,况且泰安帝为人严明,即使再得宠的嫔妃,也要恪守宫规,不敢放纵,她也因此可以觉得恨安慰了。

但如果太上皇不在了,自己在宫中就失去了依仗。从打听到的些许消息来看,太上皇这病情可不轻,而且,似乎,似乎他的病倒与甄贵太妃也脱不开关系。

贾元春心中惊涛骇浪,惶恐不安,但她也不敢违背泰安帝的旨意,亲自去大明宫探望,再细的情形,她也打听不出来了。

贾家与甄家是老亲,一直来往密切,自己能当上贤德妃,甄贵太妃也出力甚多。但若是甄贵太妃犯下大错,岂不会连累了自己么?特别当她又得知了忠顺亲王等人奉命下江南去巡查,针对的就是甄家时,贾元春越发心急如焚。

她担心贾家不识时务,此时还不和甄家撇清开来,也被牵累,可就糟糕了!甄家毕竟还有老奉圣夫人、甄贵太妃、忠安亲王在,皇上不会做得太过分,但贾家的依仗在哪里呢?再不甘心,贾元春也知道,自己这个妃嫔,在泰安帝的心目中,是没什么分量的。

不行,必须要提醒家人,贾元春心中打定了主意。不久,她就因思虑过多,寒热失调而病倒了。她这病啊,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贤德妃病倒了,按照规矩,可以让家人来探望的。听到内监来传讯,史夫人、王夫人便急急地带着王熙凤请旨进了宫。

贾元春精神萎靡地躺在床上,眼巴巴地望着对她殷勤慰问的家人,一颗心像在热油里煎熬一般,万般言语,却不能倾吐出口。身边那恭敬伺候着的嬷嬷和太监是皇后新分派过来的,自太上皇病倒后,皇后便借着这机会,也给各宫更换了些人手。对此,泰安帝一点异议也没有表现。贾元春哪里敢在这些人的眼皮子底下说那些不能入外人耳的话!

贾元春只得问了些家中情形,千方百计地暗示她们要感念皇恩,安分守己。但这些话语太过隐晦,贾家的女人们都没在意,见贾元春身体好转,身边伺候的人又增加了,宫室里处处都华丽精雅,可见地位尊贵,心中反而安定下来了。

她们接着询问起了太上皇的情形,表示要去给太上皇请安。贾元春只得含混着说了太上皇这些日子在静养身体,是甄太贵妃伺候着,皇上和皇后也时常去探望,但不许宫妃们去惊扰了大明宫。

众人闻言不禁想起东府贾敬的做派,都不许子孙过去打扰他的清修,便也就能理解了。只不过,贾敬可是服食丹药而死了,贾家女人们却下意识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贾元春不能如愿示警,贾家也没有意识到严重性。甄家母女上京时,尽管那时朝廷的人已经派去了江南,但贾家人还是觉着泰安帝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也就不敢与甄家划清界限。

甄家母女来贾家拜访。史夫人人老成精,打定了主意,在尘埃落定前两头都不要得罪,才是最好的态度。

史夫人殷勤接待了甄家母女,态度热情,还给甄家姑娘准备了丰厚的见面礼。但甄太太旁敲侧击地表示想让贾家帮着保存一些珍宝时,她就顾左右而言他,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就是不肯接甄太太的话。在史夫人这里,甄太太一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