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家上下都在紧张地为尤灵静准备嫁妆,操办婚事,黄娟工坊和家里两头忙碌,对贾家也就不太关注了,但贤德妃薨逝这样的大事她还是听说了的。
这就是说,贾家,即将走到了末路!
别的人与自己无关,但大尤氏,黄娟还是要关心一下的。
再次踏足宁国府,黄娟立刻就发现了很明显的变化。贾家的下人们再无往日的那种自命不凡的傲娇神气,脸上都流露出惊惶和茫然的神色,她们对着黄娟的态度却是从所未有的谀媚和殷勤。是啊,这就是人情冷暖啊,贾家的败落和尤家的兴起,由这细处,便能感悟出来了。
见到大尤氏,黄娟直接地和她剖析起了朝廷对贾家的态度。大尤氏闻言也是悚然心惊,外头的事她或许不太明白,但自家的经济日益窘迫,下人们背地里的抱怨和懈怠,她作为当家主母,岂能不知道呢?就连贾珍父子也收敛起骄横脾气,不敢肆意放纵了,常常要去外面亲故处走动探问;贤德妃这一去,更是贾家的天都要塌了,两府都是人心惶惶,悲痛心焦的。
“贾家当年与皇上可不是一路的,贤德妃去世,按例说,朝廷该加封施恩的。”黄娟故意这样问道,隐晦地提醒大尤氏道。
大尤氏也是眉头紧锁,贾家日落西山的衰败情形已经很明显了,自王子腾在巡视路上病死,贤德妃可以说是贾家唯一的依仗了。看在她的情分上,皇上对贾家总会关照几分的,但如今是人死灯灭了,贾家的未来会如何呢?而且,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宫里对贤德妃的后事料理得也很冷淡,什么恩典也没有恩赏下来。
大尤氏内心深处总不愿接受这惨淡的现实,但黄娟立刻就不留情地戳破了她的梦想。
黄娟告诉她,忠于太上皇的贾家与皇上以前可没什么交情,贾元春被封贤德妃,是皇上与太上皇的妥协结果,也是他给贾家的一个机会。如果贾家安分守己,转向唯皇上马首是瞻,未尝不能求得平安。但于国无功,想要延续祖辈的富贵那就难了。但贾家却顽梗不化,还是站在太上皇这边,比如那宫妃‘省亲’之事,可不就是太上皇的意思么?别的宫妃要么借口家人不在京城,婉言谢绝,要不就把家里修缮一番敷衍过去,唯有贾家,大张旗鼓地修建了‘大观园’来迎接贤德省亲,极尽奢华,京城里无人不知。皇上心中难道不膈应么?
这大观园修起来,总要数十万两银子吧?贾家大约觉着这是给自家和贤德妃撑足了面子,但同时贾家是不是还欠着国库的银子?一心听命于太上皇,有钱修园子,却没钱还朝廷,为皇上分忧,还指望皇上能看他们顺眼?
那王子腾是九省检点,这样的高官,出巡地方,随从能少么,竟然会因为没有好医生和好药品,受了点风寒就一病而亡了。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虽然不是朝廷官员,也知道是不对劲的!
太上皇如今早已昏迷不醒了,所以,在这样情形下,贾家再无人依靠,如果再行差踏错,有作奸犯科之事,怕不能得到保全了!
黄娟长叹一口气,又提醒大尤氏:“你要早做些准备,如果那些事有牵涉到的,须得及早抹平了。我听说那府里的琏二奶奶就在外面包揽诉讼,放印子钱,你不会也做了这样的恶行吧?再有,有些财物,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