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然后,捎了一口钟回府,让茉雅琪、弘晖与弘昐也参与到拆钟活动,这可比积木玩具有挑战多了。

两岁的弘昀尚且不合适这种游戏,主要是避免他不懂事,误食了自鸣钟的零件。

三岁启蒙进学,今年是弘昀最后的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还会懵懂地瞧着娘亲念叽里呱啦的语言。

李氏捧着英吉利文书籍,日常诵读文章。为了模拟抽背场景,她需要一个听众。

当着侍女、嬷嬷的面前念,总不能视若无物,只好让无知的小儿子帮着串个场。

说起英吉利文,去年学了一年。

原定春节搞测验,但四爷直到正月十三才赶回府。回府晚了,测试却没拖延太久,在正月末搞了一场学业小考。

李氏考英吉利文,宋氏考农学,三个孩子考的科目更多。听说福晋明年也得下考场做佛经翻译。

考试结果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出来。

李氏打听过了,她与宋氏都没让四爷满意,成绩平平有待精进。

三个孩子倒是四爷的褒奖,说是之后会带他们去京郊山林踏青赏景。

至于她与宋氏,若是要想去寺庙上香,也能与福晋报备后带齐侍卫就出发。

在此之前要做一件事,府内所有人不论什么身份都要把牛痘给种上。二月里,轮流种,年纪最小的弘昐也不例外。

经过一年半载的推广,京城内几乎无人不知牛痘能防治天花,至今接种的老弱妇孺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李氏也打消了曾经有过的顾虑,她愿意去接种,也愿意让弘昐尽快种痘。

等种了痘就能上香,只是还没想好向佛祖祈求保佑的内容。

是让四爷把测验要求减低一些,还是请求让她的脑子更好用一些?

但脑子再好也有读不了的课程。

这就要说最可怜还是武侧福晋。

得到确切消息,武氏被要求学的是拆卸自鸣钟之类的格物数理。

初级教程,孩子们是都要读的。

向弘昐把书借来瞧了瞧,那课程简直就是天书。

如果说努力去背诵洋文仍有学懂的可能,数理格物真像是天方夜谭,对它完全没辙。

有对比,有快乐。

李氏不再抱怨四爷的教学安排了,唯恐被要求换一门课程。

她算是轻松的,隔壁宋氏学农书,迟早还要下地抡锄头,想一想竟是同情对方起来了。

雍郡王府内,学习氛围正浓。

京城中,也不逞多让。

待到三月春闱,天下举人齐聚来此。

各大书坊、笔墨纸砚铺子都热闹起来,三年一次客流量高峰又来了。

这一波热闹要持续两个月。

三月会试,成绩一出,紧接着四月殿试。殿试之后,皇上会从榜上有名者中选取合适人才,授予官职与安排差事。

今年,有一个人出名了。

不是因为考中榜首,而是因为破格录取。

“陈兄,你听说了吗?何焯那厮……”

“嘘!高兄,这事可不兴议论,何焯、王灏、蒋廷锡都是圣上钦点的进士,俱是学问优长。其实说句实话,你我也读过何焯的文章,写得也着实不错。”1

“哎!话是如此,但……”

但文章不错,名落孙山的学子岂止一个两个,凭什么何焯三人竟然两次被优待?

没通过乡试,皇上赐他们举人头衔。会试落榜,皇上又破例给他们进士头衔。

这样岂不是坏了科举取士的规矩?

两度破格让一些举子想不通,也让部分朝臣想不通。

朝臣们瞧不懂的不是康熙的破例行为,而不懂熊赐履等一众考官怎么想的?

皇上特赐了三个举人头衔,三人一起参加今年的会试,考官们居然一个都没给通过,这不是把康熙的脸给放在地上踩吗!

康熙破格赐予何焯三人进士头衔之际,立刻调取他们的试卷,把复制版张贴在国子监之侧的墙头公示给众人。

几份答卷引起举人、贡生等读书人围观,随后议论纷纷。

十天之后,京城内基本达成了共识,这样的答卷不敢说进入前十名,但入榜绝对没问题。

那说明了皇帝不是恣意妄为按照喜恶定成绩,而是何焯三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不忍他们被埋没。

压力就给到了熊赐履等考官一边。

既然何焯三位考生有才学,也颇得皇上看中,为什么在考官们批卷时让他们全都落榜呢?

这种行为岂不是与皇上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