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二章 君幸食?为官三十载,终无汉禄可食

许都城,司马懿与司马孚本在回府的路上,司马懿低着头,像是有心事…像是在不断的揣摩着什么。

倒是这街道间突然传出的声音,将他的的思绪从神游、冥想中拉回。

是几个文士在大声议论着什么。

“荆州使者住着的驿馆那边正在搭台唱戏,唱的是荀令君的故事…”

“荀令君?可是留香荀令?”

“除了他还能有谁?快…快一道去看看吧…听闻方才已经演了三场,一场是荀公高义娶唐女,一场是令君奉天子救百姓,还有一场…是官渡之战时的十胜十败论!”

“那下一场讲什么?”

“谁知道呢?”

这些文人一边议论着一边跑远了。

听到这些的司马懿与司马孚彼此互视,司马孚说,“二哥,咱们去看看?”

司马懿先是心头暗道一声:

——『果然,我都能想到的,那关麟不可能想不到!』

心念于此,下意识的司马懿抬起头望向天穹。

或许这晴朗的白昼…别人是不会刻意去留意天空中的差异,可司马懿鹰视狼顾,眼神极好,他还是从云朵中寻觅到了一些与众不同…

那云朵的一边有一个微微的黑点,而这个黑点引申之处,怕将是那一抹遮天蔽日的末世景象。

这下,司马懿的心境又有些不同。

——『怕是那关麟早有准备,他是一定要让这戏在许都城上演了!』

他想到这儿。

司马孚见他发愣还在问:“二哥?去不去?你倒是说句话呀…”

被这一句话从思绪中拉出,司马懿当即朝司马孚点头,“这是一出空前也将绝后的好戏啊,不看…那可就太可惜了。”

当即,司马懿与司马孚一道往驿馆方向跑去。

此刻,许都城驿馆前早已是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戏台上的不过是三、五人,最多不超过十人,可场下已经三五成群、聚集了成千上万人。

因为这戏台加装了简易的木制扩音器,故而,台上的声音,便是百步之外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显然,司马懿与司马孚挤不到前排。

幸亏两人身手不凡,迅速的爬到树上,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

大戏还在上演,也不断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这一出戏,是一处宫殿门前,不少戏子扮演成曹魏官员,三三两两的聚集,而那宫殿的门环上结着红绸,大门紧闭,显然还在等这座王宫的主人。

忽的,鼓乐声响起,乐队仪仗引导着此间的主人抵达这里时,所有官员纷纷跪地:“恭迎魏公,魏公千秋无期”——

无疑,这一句,就足以让百姓们都代入到这戏里,知道是魏公曹操来了。

“大王这座王宫乃是天子敕造,赐予魏公,今日开府,请魏公检阅入宫——”

曹操打量着巍峨的王宫,大喊一声:“拿笔来!”

一名校尉捧着笔砚匆匆跑来跪下高举,曹操濡了墨,大步上前,挥洒淋漓的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

百官不解的看着那个字,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杨修稍一蹙眉,眼前一亮,立即显露出一种见猎心喜的骄矜自得。

曹操却问荀攸,“文若呢?怎么孤喜得这王宫,他却不来道贺?”

荀攸回答:“叔叔自来了邺城后,旅途劳顿,偶染风寒…”

曹操会心一笑,明白荀彧这病中隐约的抗拒。

就在这时,杨修坦然出列,大声啸道:“魏王宫府门可拆矣!”

荀攸闻言诧异,“杨主薄,府门有何不妥啊?”

杨修答:“活字写于门内,岂不是一个‘阔’字,魏公是嫌弃府门阔大,岂不该拆了重建?”

曹操凝视杨修,忽然大笑:“杨主簿才思敏捷,只怕当世无人能敌。”

说罢,曹操忽然大笑,当先昂然直入这大门,百官也一一迈入那扇大门之中。

这一出戏也就落下了帷幕。

区别于前三场戏,每一场戏中荀彧都出场,且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唯独这第三场…似乎,除了曹操随口问了一句荀彧,荀攸回答荀彧偶感风寒外,再无他的任何戏份。

这也让围观众人议论纷纷。

“这戏的主角不是荀令君么?怎么这一整出戏,就没有荀令君呢?”

“是啊…方才已经因为令君的高义…哭了两场,本以为还得再哭一场,不曾想,这一出戏人都没寻到。”

这些议论声甚嚣尘上,一时间,整个驿馆周围也变得哗然、沸腾一片。

显然,许都城的百姓都更愿意看到荀彧,看到这位他们心中圣洁与高义的翩翩君子!

司马孚也有些疑惑,“二哥?他们说的对呀…这戏明明是围绕荀令君讲述的?可…为何这场戏中,里里外外就没有荀令君,这到底…”

不等司马孚把话讲完,司马懿的眉头紧紧的凝起,他沉吟了许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才说:“三弟以为,荀令君真的是因为风寒才没有来恭贺魏公那王宫的竣工么?”

“啊…”司马孚仿佛想到了什么。

小主,

司马懿的话还在继续,“那时候的大王还只是一个魏公啊,他怎么能有王宫呢?非刘姓者…谁又能拥有一座王宫?”

轰…

轰隆隆!

司马孚的额头上犹如被五雷轰鸣…乃至于,他突然就想的更深、更远。

“二哥的意思是,当年荀令君的死…是因为…是因为…”

“嘘!”司马懿一把捂住了三弟的嘴巴,他压低声音,却唯独重复着三个字:“不可说,不可说,言多必失——”

江陵城,同样的这一出大戏正在城中最繁华的东市戏台处上演。

糜芳、马良、刘禅、鱼豢…乃至于胡夫人、孙鲁班、孙鲁育都特地赶来,可无有例外,她们很快就被这戏所吸引。

这是第四场。

是魏公身份的曹操修建了一座比皇宫更气派的王宫后,荀彧与荀攸在府邸中的一次对话。

荀攸正在说他的心里话:

“叔父,这些年,你在汉室与曹公之间左右平衡,你心里太苦了,你记得…咱们先祖荀子所着的《不苟篇》中,讲解的何为君子嘛?”

“您追随曹公,匡救天下,是崇人之德,是扬人之美,并非谄媚…如今诤谏曹公,正义直指,举人之过,亦非背叛。君子要与时屈伸,也要以义应变,有时候局势会变,人也要跟着变…叔父,你的功业已经无愧于咱们荀氏列祖列宗,叔父不该太苛责自己啊!”

面对着荀攸的话,荀彧转过身,露出了几许苦涩的笑。

“与时屈伸,以义应变…呵呵,荀子终究是没有教我们这些后辈,应变的底线在哪?可依我看,这应变的底线是义…非刘姓者不得称王是忠,怕是主公已经忘了初心,忘了他本坚守的那份忠义!”

荀攸为难道:“叔父…”

荀彧抬手止住了他再说下去,“曹公今日在那王宫门前…可还说什么了?”

荀攸道:“进门之时,曹公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朝中只有杨修,用十步的时间,猜出了门内加活为‘阔’的本意…”

荀彧淡淡一笑,“杨修果然机敏,百官都从那扇门进了王宫?”

“自然!”

荀彧低头沉吟:“可门内加活,并非阔呀,乃是他曹孟德提醒诸人,入此门者,做魏臣者——方为活!”

荀攸大吃一惊…“原来主公是这个意思。”

荀彧凄然的一笑:“是不是这个意思,本无区别,除了我之外…百官不是一样都进去了么?”

这一场戏随着荀彧的话戛然而止,大幕落下。

这已经是第五场戏了。

糜芳、刘禅是在看热闹,可马良已经看出了这出戏的深意。

他口中喃喃:“入此门者方为活么?荀文若…就是因为没有入这门,才…才在曹操称公的那一年…死的么?”

“咕咚”一声,他像是猜想到了下一场戏的内容,不由得心头猛地一个寒颤。

刘禅还在吧唧着嘴巴,虎头虎脑的看着戏台,一边啃着一个橘子,一边问:“荀彧这是啥意思啊?不进那门?就必须得死?”

听着刘禅的话,糜芳解释道:“这位荀令君,不就是那一年死的么?三弟还特地讲述过,说是令君死的有蹊跷啊——”

看着这戏。

听着他们的议论,特别是糜芳那句“死的有蹊跷”…

孙鲁班突然像是体会到了什么。

她扭过头望向还一脸天真烂漫的傻妹妹孙鲁育的脸上,神情郑重。

孙鲁育看她的表情不对,于是问:“姐?怎么了?”

孙鲁班长吁一口气,然后用只有她俩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这关麟似乎很擅长攻心之法,是一个攻于心计的人…他这几场戏下来,是个人…都要去同情这位荀令君,从而把仇恨转移到那曹魏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