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纯知识整理,没耐心可直接看此篇尾,感谢辛苦】
【策论】
策论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诸如:
宋·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
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 嘉佑 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於世,而诗赋几至於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
《金史·选举志一》:
初但试策,后增试论,所谓策论进士也。
《金史·选举志》:
凡学生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又三日作赋及诗各一篇。
明·张宁 《方洲杂言》:
公以予策论颇优,而经书义不及彼卷,遂以 彭华 为首。
清·俞正燮 《癸巳存稿·八股文旧事》:
康熙 二年癸卯八月,定试士不用八股时文,用策论制,分二场。
在古代,有三个着名的策略性思想流派,分别是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师表”和西汉时期的《孟子》。这些文化经典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被创作和提出,但均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文化遗产之一。孙子兵法注重兵法的智慧和战略的准备,尤其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本质、原则、策略、战术和组织,成为后人研究军事学和国防科学的重要经典。其理论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政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万世师表”。其思想内容主张人性本恶、天命、仁政、纲常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人基本上是善的观点,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主张仁爱、直言谏诤、正义和国家利益相一致等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礼制的形成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向君主刘备提出的一份政治建议书。该篇文章借着诸葛亮“辞官不归”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民众生计的关切,强调“养民生、修短用长,练兵备战”,呼吁厘清权力布局、摒弃权谋和出奇制胜,以期达到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的目的。
这个文化经典被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所效法,并成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关治国理政中的着名示范。
【谋略学、厚黑学、阴谋论】
很多人喜欢讲谋略学,研究厚黑学、鬼谷子,连72变36计都拿出来了。
不过,要知道,谋略是一把刀,它本身没有善恶,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就是害人了。
这是南怀瑾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的一句话。对于有些专门研究“谋略”的书,南师说,这会对社会对青年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们中国文化是很讲究策略的。比如古代的
纵横之术、
钩距之术、
长短之术,都是谋略的别名。古代也有使用谋略的人,比如谋士、策士或术士等等。
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专门的考题。比如宋朝在应试文章中要写一篇策论,看应考人对当下国家大事的看法。
苏轼能在科举考试中被主考官欧阳修看中,就是因为他的策论文章《论为政的宽于简》。
像我们在工作中对一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向上级提出一个建议,也叫做策。
但是,南怀瑾先生也对社会上“谋略”的不当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
谋略是一把刀,本身没有善恶。但不能乱用。为了救人救国救社会,当然可以用。但如果整天想着为了整人,就不会有好结果。
庄子说:“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于阴,大至则多奇巧。”
“巧”代表的就是智慧,就是谋略,可以以寡敌众以弱击强,也可以以长制短用短制长,都在一个巧字。
不过,很多时候人们使用智慧,往往是正面的意图,结果却走向阴谋。我们古人称之为阴谋家。
【博弈论】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着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着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着作。
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斗法】
斗法,指用法术相斗,比喻各施计谋,明争暗斗;体育、政治斗争等方面的竞争行为,亦作【鬭法】。
1.用法术相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