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挪用军费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361 字 11天前

第41章 挪用军费

原计划给舰船增添大炮用的60多万两银子军费,就这么不翼而飞了。那可是一笔巨款啊,足够为北洋水师的舰船增添不少威力巨大的大炮,让水师在面对外敌时更有底气。可如今,这笔银子就像石沉大海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这事儿,哎,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得从慈禧老佛爷那60大寿说起。

那时候,大清国表面上还算太平,可暗地里却是危机四伏。列强们在周边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对这个古老的国度伸出贪婪的爪子。而北洋水师,作为大清国海防的重要力量,急需更新装备,增强实力。原本,朝廷已经拨下了60多万两银子的军费,就等着给舰船增添大炮,提升水师的战斗力。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慈禧老佛爷要过大寿了。这可是件天大的事儿,在那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马虎不得!整个朝廷上下,那是一片欢腾。从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再到皇宫里的太监宫女,每个人都想着怎么给老佛爷好好庆祝一下。仿佛这一场寿宴,就是整个朝廷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要为它让步。

负责这事儿的大臣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每日早早地就来到朝堂,聚在一起商议寿宴的各项事宜。从寿宴的菜品到场地的布置,从表演的节目到送给老佛爷的寿礼,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斟酌,力求做到完美。他们四处张罗,派人到全国各地搜寻珍稀的食材、名贵的珠宝和精美的工艺品。有的大臣亲自跑到江南,挑选那些质地精良的丝绸,准备给老佛爷做寿服;有的大臣则在京城的各大商铺里转悠,寻找那些独特的古玩字画,希望能博得老佛爷的欢心。

在京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为寿宴忙碌的身影。工匠们日夜赶工,搭建着华丽的彩棚和戏台;商贩们则忙着进货,准备在寿宴期间大赚一笔。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种喜庆而又忙碌的氛围中,可没有人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可是,手里没钱怎么办?这一难题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了那些大臣们的心头。他们整日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仿佛每一根头发丝都写满了焦虑。朝堂之上,往日里的高谈阔论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愁云惨雾。大臣们聚在一起,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可始终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为了能找到钱,他们就像一群嗅觉灵敏的猎犬,四处寻摸。从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偏远的乡村小镇,从繁华的商铺到清冷的衙门,只要有一丝可能有钱的地方,他们都不放过。他们仔细地打听着每一笔款项的去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希望能从那些繁琐的账目和复杂的事务中找到可以挪过来用的钱。

这一寻摸,嘿,还真让他们发现了海军经费这块“肥肉”。当这个消息在大臣们之间传开时,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海军那玩意儿,费钱得很,一艘艘战舰的建造、维护,还有那些先进武器的购置,哪一样不是烧钱的主儿。可现在呢,咱们可是亚洲第一,海军实力那是杠杠的,没人敢打咱们的主意。先用这钱周转一下吧!大臣们心里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

于是,他们开始精心策划,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奏章,上书慈禧老佛爷,请求挪用海军经费来修缮颐和园。在奏章中,他们把颐和园描绘成了一个关乎皇家威严和国家颜面的重要场所,说什么颐和园年久失修,已经严重影响了皇家的形象,必须要尽快修缮。还列举了一大堆修缮颐和园的好处,比如可以举办更加盛大的庆典活动,彰显国家的繁荣昌盛;可以让老佛爷在一个更加舒适、美丽的环境中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慈禧老佛爷坐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慢悠悠地展开奏章,仔细地阅读着。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起初并没有什么表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眼神中渐渐露出了一丝心动。毕竟,自己的生日可不能马虎,那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必须要办得风风光光、热闹非凡。而且,颐和园可是她平日里最喜欢去的地方,要是能修缮得更加漂亮,以后自己在里面游玩也能更加舒心。

慈禧老佛爷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地抬起手,大手一挥,就这么决定了。这一挥,仿佛是一道不可违抗的圣旨,瞬间打破了海军经费原本的安稳。很快,就有专人负责去办理挪用款项的事宜。那七百万两白银,原本是用来保障海军发展、保卫国家海疆的重要资金,如今却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流向了颐和园的修缮工程。

在搬运银子的过程中,一辆辆装满白银的马车在京城的街道上缓缓行驶,马蹄声嗒嗒作响,仿佛是在为这一错误的决定敲响警钟。那些闪闪发光的白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似乎在诉说着未来即将到来的危机。而大臣们和慈禧老佛爷,此时却沉浸在即将修缮好颐和园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一决定,将会给国家带来多么沉重的灾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