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荀彧对曹操急切道:“自从陛下受到李傕与郭汜的胁迫以来,多少诸侯想要解救陛下而苦于没有机会,陶谦就曾希望能够迎接陛下,却苦于没有实力。现在将军杨奉背叛了李傕,与董承等人护送陛下去往洛阳,他们人手有限,更没有粮草,洛阳城毁成了什么样主公当年也是见过的,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主公何不与他们联系上,将陛下迎接入兖州呢?”

曹操惊讶道:“李傕与郭汜将陛下弄丢了?竟让别人将陛下偷出来了吗?文若是如何得知这一消息的?”

荀彧笑了笑,解释道:“主公可还记得当年在荀氏书院时候认识的荀攸,就是我那年纪比我大的侄儿。”

曹操回忆了一下,脑海中飘过了一个少年人的影子:“我有些印象。”

“他现在就在陛下身边做文官,当初随大军迁徙到长安的时候,他曾因密谋诛杀董卓而被捉拿,王允执政后将他提拔到了陛下身边,从此就一直追随陛下至今,”荀彧道:“也是他给我递消息,希望投靠主公,请主公将流落洛阳城的陛下接回兖州保护。”

曹操陷入了沉思之中,若是将帝王迎接入兖州,是否会成为天下众矢之的呢?

荀彧劝道:“现在帝王落难,若我们能救助他,天下人会认可我们的忠义,李傕与郭汜因为掌握了帝王而可以号令各地人,为主公增添了不少麻烦。如今谁手中有了帝王,谁就能挟持天子命令各地,主公迎接陛下,于未来的战斗,或是民心凝聚都是有利的。”

当然,弊端也是有的,帝王迎接过来,那就得供着,诚惶诚恐地跪拜他,万事都要以上奏的形式,可那也只是形势罢了,总之,所得到利益大于弊端,荀彧觉得这是对他们主公有利的大事,一接到消息就来找曹操商议了。

曹操当即将能够召集到的谋士们都叫了过来,因为张邈不在,戏志才“病逝”,核心谋士只剩下程昱、郭嘉、荀彧、陈宫等四人,人才的凋零令人心酸。

曹操问及众人的想法,发现所有人都支持他奉迎帝王归兖州!

程昱更是说道“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公迎接陛下看似头上压了个人,到头来还不是您在指挥?”

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了。

曹操拍板决定,这就写信请求迎接帝王归兖州,首先要找的就是掌握了兵权的杨奉与董承!

郭嘉提醒曹操道:“主公记得多带一些粮食,洛阳那边一片荒芜,帝王恐怕境况窘迫。”

曹操应下了,派人去家中报了信,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去往军营去清点兵马。

他一边派人快马加鞭去给洛阳送消息,带上粮草,亲自上路直奔洛阳。

却说李傕与郭汜闹翻以后,帝王刘协就成了他们之间博弈的筹码,二人围绕着抢夺帝王而发生了一系列的争斗,可谓是两败俱伤。长安城中因为他们二人的争斗而成了人间地狱,甚至因为没有粮食而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对于李傕与郭汜来说,他们手中有军队,没有了粮草,那就冲到周边地区去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