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却有一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睿智眼眸,许多人看到胡昭的第一眼,都会为他身上与常人不同的气质所折服。百姓们喜欢他平易近人的气质,就连山间鸟兽,都愿意靠近他,飞到他的肩头歇息。
胡昭来时,带来一阵仙风,与鸟兽亲切互动的模样,看得迎接他的守城将领都呆住了。
唯有曹操,他审美诡异,看美人先看妆容,看男人先看胡须,看武将先看身高,看小儿,才看脸。
他不仅没有被折服,还有些失望于胡昭那么好的气质,怎么胡须打结呢?他就不能好好梳一梳胡须吗?这那儿算仙人,仙人的胡须可不是这样的!
曹操没有被胡昭唬住,与他交谈时,与对待其他名士并无不同,全都是以礼相待。
胡昭在心里暗暗点头:这曹操,比袁绍能沉得住气多了。
他对曹操直白道:“司空多次以礼相邀,昭应答而来,是为还礼,对于出仕之事,昭心里是不情愿的。我不过是一个山野中长大的书生,懂的最多的也不过是养家糊口,求道养生,那些军队、国家政务我一窍不通,来了只会办错事,惹怒司空,这才亲自来见司空,想请司空准许昭请辞离去,归隐山林。”
胡昭言语诚恳,整个过程都直视着曹操,一副实话实说的样子。
将胡昭引入曹操府上的将领,正是被他提拔为亲卫军将领的典韦,他憨憨地站在门外,听见胡昭拒绝出仕为官,耳朵轻轻一动。
曹操平静豁达的声音从屋内传出:“人各有志,先生不喜出仕,却爱山林,君子不强人所难,您去意已定,我只能祝福先生隐居过得开心自在。”
胡昭露出了如沐春风的笑容,像是山野中的花香飘过鼻尖的悠扬,带着自由洒脱的芬芳,鞠躬谢过曹操的成全。
二人之间交谈,不过几句话,待胡昭全须全尾地从司空府离开,由曹操的人护送着前往陆浑山隐居结庐,不少悄悄盯着司空府的人心里对曹操又有了新的认识。
曹操又问身边人:“是谁为我去征召胡昭前来做事的?”
下官们回答道:“主公,是赵俨。”
倒是个头脑灵活的能人,多次征召胡昭,最终打动其来拜见自己,还为他经营了礼贤下士的好名声,曹操满意地点点头:“重赏!”
自此,赵俨也在曹操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待需要安排地方官的时候,同样也将赵俨安排了上去。
兖州的百姓最喜欢吹嘘他们的州牧了,早些年连曹操挖坟都要唱民谣来吹嘘,这次只需要有人鼓动一下,关于曹操礼贤下士,心胸豁达的民谣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