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震惊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小日子还没600年前的明朝人舒服
楼主不是uc编辑部的,只是的确太震惊了,今天看了新播出的考古实录看到里面打捞出的明朝楼船复原图,内心满是卧槽,这种有观景台、有海景房、有娱乐室、有海鲜养殖、有小型游泳池的船不就是现代的邮轮吗
实不相瞒丝如楼主至今都没有上过邮轮,现在知道600年前的古人上过,顿时就伐开心了,于是楼主就生出了对比之心,想要从和古人的生活对比中获得快乐
然后,然后,楼主就暴风哭泣了
为什么明朝人的生活会那么舒服
楼主更不开心了,楼主准备来报社了,楼主准备让你们也不开心一下,给你们分享一下楼主查到的资料图图图图图
1又来了又来了,不做人事的楼主又来了
2:没有网没有电的古人生活能有多快乐进来看之前我是不屑的,但现在,到底还是我太年轻,我只能说有钱真的能为所欲为
3震撼我全家,你告诉我风扇这玩意是明朝发明的,哇看这示意图,前头放水帘,这除了是手动的,不就和现代的空调扇一模一样哇
4何止啊,我上次在江苏博物馆还看到升级s版本,水帘前头放个果盘,纯天然果香香薰,博物馆放的复原品还是好几层的,用来放不同水果,好家伙,前中后调复合熏香,就问你怕不怕
5h其实我一直都有点困惑,虽然在很多文献上都看到了这种熏香方式,但是真的有香味吗我也试过将家里的水果放在那儿,但只有很靠近才有一丢丢味道。
6:楼上的,其实有的,但是这个水果挑选要有技巧。
首先你要选择皮比较薄、香味也比较浓郁的水果,比如桃子、枇杷之类,如果是果壳比较厚的水果就要剥开然后放在冰碗里,比如荔枝、龙眼。
还有些皮厚的就得时不时在皮上划拉几下,比如橘子、橙子,当然,以上行为会导致水果快速氧化,所以这种用作芳香剂的果篮都是一两天一换,换下来可以赏赐给下人吃,而这放到我们现在那就是“妈见打”行为。
7楼上说得很全了,我来补充一点,理论来说古时候的水果香味会比现在的浓郁。
现在我们吃到的水果都是经过培育后的,着重强化了糖度,所以去除了各种会造成口感没那么甜的各种“杂味”,而那些杂味很多都是芳香物质,所以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水果没有小时候香那是真的。
由此可证敲黑板以前的水果味道怎么样不说,但是起码香味是多种多样滴
8怪不得我就说,现在的水果没有以前的味,上次我买了某连锁品牌的枇杷,贼贵,淡的和水一样。
9楼上的,枇杷这东西就必须吃熟,你在江浙沪的话可以到小区里面去摘,当然,前提是你得先确定小区没有打农药,那个枇杷是巨好吃
10的确,就是核大。
11等一下这个不是公共绿化地,可以摘吗
12看小区情况吧,新小区都是景观树不能摘,但是老小区的话一般这种枇杷树都是个人种植,然后在改建的时候被划为公用的,那种只要居民同意摘一两个吃吃没所谓,但是注意,不要爬树、不要踩草坪,摔下来、被虫蜇了、被鸟啄了请自己为自己负责,别去找物业要赔偿,都是成年人了。
13楼上,说出你的故事。
14没故事,只想说一句,叫人学物管者天打雷劈
15反对楼上,叫人学医天打雷劈
16反对楼上两楼,叫人学法才是天打雷劈
17个人觉得学财务才是吧
18:等等你们不要跑题,看看楼主啊,楼主会哭的,顺便我觉得文学系也不咋滴,就算把我埋在土里我也要用我半腐烂的身体大声喊一句,劝人学文天打雷劈
19楼上大可不必,话说不用怜惜楼主啦,本论坛众所周知,楼主就只负责提出话题,偏不偏看天命,做楼主的一定要很坚强哎,想想还是古人好,都不需要考那么多,羡慕古人1
20:不,这个我要反对楼上,历史学学生前来安慰你,古人考的科目比我们更多。
21:不会吧他们不就是考文化课吗我看电视里就科考,考四书五经还有个策论,别的也没啥了啊。
22:海事大学学生不请自来举手,大学第一堂课中,我有起码不下十门课的老师告诉我我们的学科源远流长,其专业的开辟可追溯到明朝微笑
23:楼上,这也太夸张了吧
24:不夸张,主修的选修的,随便掰掰手指就有一堆,已经毕业好几年了,我记得的就有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物流管理、国际经贸易、航海技术,还有好多,就连高数都会告诉你现代高数的基础是元明时期奠基的,如果你再跨专业去外国语学院的话,那翻译课老师估计也会告诉你源于明朝。
25:不,别的也就算了,翻译是什么鬼
26:楼上,严格来说,现代翻译还真的源于明朝,虽然
这个行业古已有之,但是形成学科、划定行业准则和条例,以及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而不是纯野生的要从明朝开始。
顺带一提,翻译的好邻居外交的很多相关学科也是从明朝开始的哦,因为出现了培训机构和大量的人才需求,所以明朝开启了专项科目的录取机制以及考评。
是的,资格证和从业等级制度,也是从明朝开始的。
所以,诸位即将法考、财考、医考、建考的同志们,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27:靠
28:淦,这就是万恶之源吗
29:吾辈痛苦の来源
30:等等,我突然发现我们比古代人幸福的一点了,虽然都是考级,但我们起码可以在自家考,不用千里迢迢跑去京城
31:楼上为了自我安慰真的是很努力了。但是我要很不幸的告诉你一个坏消息,首先他们和我们一样大部分的基础考试也能在省会城市完成,不用一考就去京城。
其次,就算有考试要出行,他们也有各种补贴,如果是特别强的人才的话,还有各部门为了拉人时候的特殊照顾。
比如诸位知道的几位大神就曾经遇到被官方部门抢人引发的修罗场,其中是大佬徐霞客最出名,这位和本身是官场中人的另一个大佬徐光启不同,他长期在民间行走,加上比较全能,所以各部门抢人最为激烈。
据说当时堵在这大佬门前等着他乘车好送人去考试的马车就有十多辆,硬生生得把路给堵了。就连徐霞客选择了地理科的车之后他们还觉得不够,一路护送回京并且各种说服,最后徐霞客大佬不得不在盛情之下又参加了几门考试。
所以你们懂我们和他们的区别了吧,我们,是花钱求考官爸爸给机会让我们考试,大佬,是考官求着他们参加考试的。
泣。
32:这是真的么也太夸张了吧,也没必要吧
33:楼上一看就不学历史,来来来,高三在读复制给你咱们的思政课文我国从明朝设立了对特殊岗位和特殊职业的准入门槛,以专业性谋人才,这是明朝管理层能够保持活力的原因。同时,这一举动也进一步打破血缘官绅对管理层的封锁。自此,能者为上、专人治专事也成为了我国政治文化的主基调。
这是虾米意思呢,就是说从明朝开始,专业领域的工作就必须要拥有专业资格证的人才能从业,所以你想象一下当你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结果发现基本没有工作伙伴,而你的伙伴要么在外面浪,要么就还没有通过考试
怎么样,明白大佬为什么被热络对待了吧那都是社畜的自我救援啊
34:懂了懂了,这种坑爹的感觉也刻入了我的dna,话说不愧是在人类智商高峰的时代啊,这段话我好像也背过,现在都忘记了。
35:我还记得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政治老师还做了个各国政治文化比对图,中国在明朝已经从爵本位进入官本位又进入了法理制的官僚制了,隔壁的那些个还在血源贵族时代,进度条差了一大截,就连美洲都比不上的落后地,现在居然来说咱们政治不透明,专权什么的。
可把爷笑死了。
36:别理那帮子鳖孙,前些年不是还说中国历史造假,郑和船队没有那么大的船什么的,不就是仗着我们没有实体船出土吗。
靠,正经人谁把自己的船留着做摆设给后代证明啊,船退役了当然是拆了能用的继续用啦
现在各大船运公司也没谁留着个海船做传家宝的啊,也就是他们家,小家子气,一点点好东西都要藏着,最让人生气的是还有一帮二狗子帮着说话,知乎那群人还说按照数据的确不可能,中国历史记载有虚数实数之类的,气死。
现在那打脸还不是啪啪的,啧,据说那艘船上有好多文献还没有完全挖掘完毕,如果不是当时舆论乱七八糟的,何必那么早公开。
37:楼上你不懂了吧,其实那帮子人说话还是很有技巧的
38:37哥愿闻其详。
39:哎,年轻人还是太年轻,你看看那些报道的主体是谁,郑和,郑和是谁,大明有名的航海家,他出名是因为发现了好望角和澳洲,但如果要论明朝谁才是大明出海阵势最大的,那不是yn吗。
40:yn是谁我可真是太讨厌这种不带大名打缩写的藏头露尾风了,球球了,别把粉圈那味道带回来啊啊啊
41:楼上道友,天气如此和煦,你却如此暴躁,不好不好,一看就是在备考期。yn其实是一个梗,就是youknoho的缩写,是那个在记录中知名不具之人。
42:哈哈哈哈哈我知道,是小太孙写的,哈哈哈就是那个送知名不具者序,当时我们是全文背诵的,我记得当时教育局的导读是,此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在叙事中夹杂细节描绘,辅以笔者的回忆,读来感情真挚,生动感人。
读之前我一无所觉,读之后我爆笑如雷,哈哈哈昂
这他妈不就是不好指名道姓只好匿名抗议爹和爷爷丢下他自己出去玩的社畜抱怨
信吗我差点就信了,还真情感人呢哈哈哈哈
43:咳,楼上别这样,小太孙还是很真挚的,他还写了自己做了多久社畜,对比了爹和爷爷做了多久,然后很认真得表示虽然自己年纪小但是社龄并不短所以希望自己能早点找到接班人,让两位长辈等等他一起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呢。
44:哈哈哈哈哈老父亲带带我我要去远行啊哈哈哈
45:没错,就是这一股子菌菇味
46:菌什么
47:44哥用的就是云南的一首山歌改编啦,小太孙据说当年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可能也会染上那么点味道吧。
48:云南本地人表示,首先抗议地域固有印象,我们这儿不是家家户户都会唱山歌的那是部分民族才有的爱好,而且山歌其实早期也是为了传递信息,歌声是长线条,比说话更方便传达,等到交通通畅后就没谁一天天扯着嗓子去喊了。
顺带一提,也没有户户都养孔雀。
更没有养蛊的爱好,没有
49:那吃菌子呢
50:
51:49犀利啊,果然,话越少,人越狠,真理也。
48兄也别在意,虽然你们的爱好危险了点,虽然每年到了这个时间都会让全国人民担心你们非战损减员,虽然因为你们夸张的表现让越来越多的外省人好奇那些菌子到底有多好吃,也开始跟着吃菌子,但这都是地域爱好嘛。
都是自己人,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啦
52:哥,我觉得48兄并不会被你安慰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