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大实话了。
李嬷嬷心忖了一句后,又看向湘云。他们自小就生活在荣国府,又哪里愿意离开荣国府这个富贵窝呢。拇指和食指不自觉的搓着,李嬷嬷又问湘云∶…宝二爷托姑娘帮忙照顾咱们这些人,不知其他人家姑娘如何安排?"
"嬷嬷与旁人不一样,多用些心也值得。至于其他人,愿意脱籍离开的.每家每户五十亩地五十两银子。不愿意脱籍离开的,我会每家赏二十两银子,剩下的…就请管家的太太奶奶们多多照应了。"反正她先打前站,如果哪里没做好或是没想到,后面的事自有宝玉接手。
湘云在李嬷嬷问起来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了在后世听人说拆迁故事时的想法。大部分拆迁户都希望在拆迁这事上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希望大家伙都是一样的待遇,同时又希望自己是占到便宜的那个。此时的李嬷嬷,多少有那么点意思。
五十亩地可买不来京城的宅子,而且他们家还有一百两银子。不过,"大姑娘为何执意叫咱们脱籍离开呢?"
湘云有些口渴,看了一眼露珠做了个喝水的动作.露珠连忙从跟来的头那里拿了湘云的小水壶过来。
喝了口温水,湘云才不紧不慢的笑道∶"嬷嬷是经事的老人,何必考我呢。"
留在身边说不得骂不得,与其后患无穷还不如趁早打发了他们。啧,说白了,不就是怕咱们拿着这事拿捏摆布宝玉嘛。
湘云见李嬷嬷想到了,不由笑道;"二哥哥顾念日日情份,这边才出事便巴巴的托了我来处置。我一个小人,能懂什么呢。二太太慈善得跟菩萨似的,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等她想到了,说不定比我做事还要周全体面呢。"
真不知道这嘴是怎么样的,反话都说得比真话还好听。二太太要是个慈善人,那二老爷的脸又是被谁挠的?真应该叫那些人来看看,这就是他们日常夸赞心直口快的姑娘。
"姑娘的意思,老奴明白了。只是这般大的事,老奴总要跟家里商量一下。"
湘云点头,"这个自然。"
那些办丧事的人家,就算湘云着急处理这事,也得等人家办完了头七才好去说话。到底是没了人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在银钱上差了事,不过这些事就不必告诉面前的李嬷嬷了。
唉,死的都是家中的年轻壮力父母没了儿子,儿女没了父亲,隔谁家都是打击。
对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人钻了空子。尤其是那种多关注一些逝者不光有儿女,也有兄弟的人家。
早点走,至少还能阖家脱籍做个良民。晚了,覆巢之下无完卵。湘云心下摇头,懒得往下想了。
从李嬷嬷家出来,赵四已经将所有灵堂都支起来了。湘云挨家上了柱香,自己出了份祭礼,又替宝玉留了份祭礼这才坐着马车往医馆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