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第 224 章

宝玉和姐妹们都围着惜春,想哄哄她,又不知道怎么哄她。除了迎春没有生母,贾兰没有父亲,他们其他人都是父母双全。洽在这时,湘云和黛玉一块过来了。

黛玉和其他人差不多,但她老娘是当家太太,她是嫡女,从出生到现在都被她老娘捧在手心里,若是林家有皇位,黛玉绝对是林家的皇太女,所以她就不知道用什么立场来劝惜春了。

然后湘云就上场了。

“来,听我说,这个时候你不能想他们的好,你就满脑子想他们的不好。平时多想想,想多了你就不伤心了。”

"……"

道理好像不是这样讲的呀。

那你来

按着湘云的这个不着调思路往下想,别说,惜春还真就越想越生气,最后小脸一板,还露出三分冷笑了。

连儿媳妇都惦记的混帐玩意,死了就死了吧。

八么小

贾珍的后事很低调,低调到都不曾通知什么人。没接到通知的人家也体谅他们家想要低调的心思,也都只做不知。可人们天生就喜欢这种花边新闻,贾珍死的又这般''可歌可颂'',茶馆说书的,街边讲故事的,都是以贾珍为蓝本,这热度一时半会儿的就别想退下去了。

贾蓉也嫌丢人,一边请旨袭爵,一边真就准备收拾东西扶灵回南躲风头去。

贾珍是世袭的三品爵威烈将军,按将等袭爵的规矩,宁国府的爵位到了贾蓉这一代,就只能袭一个五品爵位了。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

拿到了袭爵的圣旨,贾蓉便拜别了贾母和京中众人带着秦可卿和两个儿子扶灵回南了。

尤氏也想跟贾蓉走,可转头又想到贾珍的死归根究底跟尤二姐脱不开关系,而尤二姐又是她的继妹…只一犹豫,尤氏就没勇气跟着贾蓉离开了。

贾珍成了过去式,这整个过程竟没一人怀疑过贾珍的死因。不管是真没想到还是真不在意,都只能说明贾珍的人生够失败。

贾蓉离开后,尤氏便开始整顿整个宁国府。

贾珍的那些通房侍妾,以及与贾珍不清不楚的小厮都被尤氏打发了。

她还算良善,发还了身契让他们离开而没有将人提脚发卖再捞两笔银子。

为何说两笔呢

这些人的私房家私是一笔,卖身银子是一笔,可不就两笔嘛。

打发了这些人,尤氏又用了一种说快不快,说慢不慢的速度将整个宁国府的下人都换成她的心腹。

而那些在宁国府干了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老人,尤氏给了他们两条路。

一是拿着身契阖家脱奴籍,二是,去金陵侍候贾蓉夫妇去。

对了,在这个过程中,尤氏迅速抱养了一个贾氏宗族里的小男孩。

小男孩两岁了,母亲生他时难产没了,父亲在他周岁时与有夫之妇私通,被人追打时失跳落水淹死了。

虽然没有过继,也过继不了,但是尤氏却已经开始为自己将来做打算了。

宁国府那边的事,荣国府这边谁都没掺和。惜春冷眼旁观了整个过程,无论是贾蓉夫妇还是尤氏这个嫂子,都没想起惜春来。

惜春也彻底对这家人冷了心。

当然,她原本也没抱多少希望就是了。

……

在外人看来,贾珍就是被自己的龌蹉猥琐死的,就连湘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因为贾珍,湘云多少有些反感男女间的那些事了。

感觉又猥琐又恶心。

胤德都要恨死贾家了,原本他就觉得湘云嫌弃他的出身,哪怕没有表现的太直白,胤德也能看出来他老子给他拖后腿了。

尤其他老子爱在儿媳妇没进门前给儿子指格格指侧福晋这一点。按湘云的话就是自己渣不算渣,全家一起渣那才是家学渊源。

他多难呀,贾家还来添乱。

真是太不懂事了。

被削搪腹诽咒骂的贾家最近出了太多的名,阖家老小再次恢复到了以前拒绝社交的状态。

三春最近也没怎么去上学。

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贾敬的丧事,后来探春和迎春便都留在园子里陪惜春。等贾珍的事情闹出来后,三春便都不太想上学了。这回贾珍死出了传奇色彩,三春一商量便决定过完年再去上学。

黛玉到是一天不落的上学打卡,湘云仍旧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春天小选的时候,史家活动了一下史湘渝顺利落选了,之后便开始备嫁。

简亲王府的爵位到底还是没有巴录的份,如今巴录已经带着母亲搬出了王府。

史家这门亲事,无论是从门第还是新娘的人选上,在巴录看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巴录一直想退亲,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但他不知道,若不是史湘渝的精神状况很有些问题,史家也不是很相中他就是了。

这门亲事于史家来说,就是在嫁''祸''呢。

随着史家给史湘渝张落婚事的消息传出来,湘云也觉得史家在嫁祸。

胤德将糖炒栗子送到湘云跟前的小碟子里,一边听湘云说这些家常里短,一边给她剥栗子吃,"比你小的都要嫁了,那你呢,你准备什么时候嫁"

“嫁什么嫁凭什么我就得是嫁,你们就可以娶”湘云往嘴里丢了颗栗子,扬了扬下巴的哼了一声,“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