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第 234 章

湘云让人打造了好些小食车,又订了一批做馒头,做包子的锅和蒸屉,之后带着露珠等人来到京城乞丐的聚集地,挑了二三十个年纪不大,看着眼神清正的小乞丐。

问了一回他们的意见,愿不愿意学点手艺,干点正经营生。说实话,这些小乞丐并不相信湘云在他们看来有钱人大多是不安好心的,可这会儿被挑了出来,又被一群家丁侍卫围着也不敢说什么不。

老老实实的跟着湘云走了,又被安排洗澡,剃头,换衣服。

最后吃了一顿饱饭就开始被郎中诊脉,确诊身上没有病了,这才跟着两个厨师学做包子和馒头的手艺。

和面,揉面都是体力活,包子什么的对他们来说还有些难,但做没馅的馒头多少还算轻松一些。

紧急培训了六七天,这些人便都能对付着做些慢头了。让他们二人一组看一个小食摊子,面什么的都是湘云出。

扣除本钱,每卖两个馒头就要给湘云一文钱,等他们给够了湘云五百文钱,这个摊子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这些人里也有心思巧的,虽然没学会怎么蒸包子,但他们却无师自通的知道怎么让自己的馒头更有竞争力。

在最上面放颗红枣,或是放些果子粒什么的。

“如果有一天我手上一个铜板都没有,那我还能做什么生意呢”这天吃早饭的时候,湘云跟胤糖说起了这个想法。

胤德咽下粥,笑道“爷还能让你没银子花”

“那不一样。女人得经济独立。我若一直伸手从你要银子,那多没面子。也直不起腰呀。”说完,湘云又对胤德眨眼,“我得对你负责呀,毕竟养你是我的责任。”

这是调侃胤糖入赘呢。

胤德也不恼,一个皇子做生意经常被人各种抨击,胤德早就不怎么看重这些名声得失了。此时听湘云这么说又不禁问她,如果真没本钱,那要怎么做?

湘云歪头想了想,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卖冰’,其次又想到如果是寒冬腊月呢。如果寒冬腊月她还能卖冰不

胤德夹了一筷子小炒肉喂湘云,打小就被喂习惯的湘云可自然的张嘴了。然后发现喂她吃饭的不是丫头嬷嬷,也不是凤姐儿后,不好意思中又带着几分甜蜜。

“我可能去卖主意或是卖菜谱吧。”湘云想了想,对胤德说道∶“我读书读瘸了,除了那笔字还能看,旁的技艺就只能自娱自乐了。我脸皮厚,到是可以帮人卖卖东西……”

说了一回她能想到的情况,然后又跟胤德提议,“要不哪天闲了,咱们就无本钱创业去?”

被湘云这个提议弄得有些哭笑不得的胤德顺着湘云的思路往下想了想,然后胤德就发现他们能挣到现在这个家底,归根究底就是出身和本钱。

没有出身又没有本钱,太难了。

没有反驳湘云的提议,两人还似模似样的说了一回怎么玩,什么时候玩,这才继续吃早饭。

饭毕,胤德继续忙陕交会的事,湘云则带着人骑马出城了。

西安城内有好些可以逛的地方,可惜现在西安城内最不缺的就是人,这些人来了西安不是想要逛一逛,就是各种走动联络一回。陕交会还没开始,正事都是胤德的。湘云这会儿也没什么想干的,便决定出城打猎去。

京城这边,贾母过了一个不算太舒心的生日后,又开始琢磨起湘云了。

湘云没在京城,甚至是都没往京城捎过一封信,但她生辰湘云还是叫人送了一百二十匹料子来,就挺叫贾母感动的。

没白养她一回。

一百二十匹料子,什么花色,什么质地的都有,往那里一堆跟座小山似的。贾母脸上的笑容就没落下来。可转念间又想到史家二房,贾母心里就又犯起了堵。

不是为了史家二房,而是平安州的事。

贾家与平安州有联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如今平安州事发,贾母如何不担心会波及自家。

她就想着寿终正寝,等她咽气后爱咋咋地,但咽气前…别有任何变动才好。

翌日,贾母看着礼单子指着湘云送来的一百二十匹料子对鸳鸯吩咐道“留五十匹,剩下的给宝玉和姑娘们分分,珠儿家的和凤丫头也各给送三五匹去。”

贾玉叔侄,三春和巧姐,一共八人,再加上李纨和凤姐儿正好十人。

不过鸳鸯做事仔细,还将凤姐儿的儿子也算进去了。

"云丫头孝顺,人不在京城却还想着老太太。"凤姐儿收了料子,便抱着儿子过来给贾母请安,先谢了贾母赏赐,又说起了湘云来,“听说九爷已经出京了,想来不日便能回来了。”

九爷虽然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出京了,但也正是因为他没打招呼气得当今大发雷霆才让京城的人都知道九爷擅自离京了。

他能去哪

肯定是出京寻人去了。

"那疯丫头野着呢。"贾母人老成精,虽然更耽于享乐却也不糊涂,湘云自小养在荣国府,好吃又贪玩,就算胤德亲自出京城寻人,怕是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肯乖乖回来。

贾母如此心忖着,图嬷嬷也是这般想的。

自家这位姑娘,出门就跟出笼的小兽一般,能愿意回来才是怪事。

图嬷嬷比贾母更了解湘云,也熟悉胤德,想叫湘云乖乖回京…胤德他没那个能力。

胤德呈将保龄候府的牌子挂在了九阿哥府前,但当今封他的郡王,却也是实打实的。内务府按规矩送来了不少郡王级别能用的东西和服饰,胤德没有不接,他还接得相当痛快了。

东西一接下来就送到了私宅,于是图嬷嬷就安排了一辆郡王府级别的马车,又给湘云带了不少冬装和家常物件这才让人送晴雯去西安。

晴雯自退亲后,人就大病一场,哪怕府里的人没说什么,晴雯还是觉得大家都在看她笑话。不过她要强又不肯叫人看她的笑话,一直强装坚强。这次湘云让她去西安,她和图嬷嬷便都知道湘云可能不会立时就回京城。于是晴雯也带了一年四季的衣裳,准备好好的跟湘云散散心去。

出京前,晴雯还问了一回图嬷嬷要不要给荣国府那边送个消息。

到不是她心里惦记荣国府那点情份,而是知道湘云与那家关系好。图嬷嬷想了想怕节外生枝,便没同意。

郡王级别的马车又大又舒服,哪怕坐一天晴雯也没觉得它不好。

图嬷嬷之所以安排这辆马车,是想着叫湘云之后出门坐的。一来舒适宽敞,二来也能让人忌惮t

晴雯绝对是幸运的,去往西安的这条路因为提前派人剿了匪,路上安全无虞不说,还因为这辆马车晴雯更是被剿匪的官兵护送进城。

进了城,见城里如此热闹,晴雯还以为她回了京城。

7

再见湘云,恍如隔世,晴雯刷的一下眼泪就落了下来。

晴雯这大美妞一哭,哪怕湘云没有宝玉那颗怜香惜玉的心,也不由心疼起来了。

"…其实我后来想了想,觉得他们家还没坏透了。若是嫁过去了再一包毒.药弄死我,岂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当时湘云和胤德都不在京城,死也是白死,说不定时过境迁后,都没人发现她是被毒.死的。

“你这么一说,我都替你捏一把冷汗。”姑娘出嫁后,也不是想回娘家就能回娘家的。像晴雯这样的丫头,就算湘云给她做脸,出了阁三朝回门之后,怕是也不会走动的太勤。

三朝回门后,找机会弄死晴雯或是将晴雯偷偷藏起来,说个失踪什么的,之后再娶一房妻室...好处都叫他们占尽了。

"早前咱们路过一个镇子还听到了个案子,说是一卢家子为了妻家的嫁妆,娶了妻子后故意将妻子藏在家中地窖里,之后对外宣称妻子跟人跑了,随后又娶了一房妻室回来。”

晴雯听了一惊,连忙追问下文∶“是怎么发现的?”

"那卢家子就是个畜生,趁着新妻子不在家,时常去地窖……后来还是发现婴儿啼哭,才被人发现那个跟人跑掉的妻子正在生产。”

就晴雯这小模样,估计不会弄死她,藏起来一饱口的可能性更大。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晴雯双手合什,一脸庆幸的念了一句佛号,“我原以为我已经够命苦的,不想还有。”

"你算什么命苦,婚前发现这家人不好,不比嫁过去再发现好?你长的好看,又有好手艺,将来再找个比他更好的,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湘云劝完晴雯又气恼不已的说道∶"我出门前还担心我不在家婚礼办得不热闹,会委屈了你。不想千挑万选,竟挑了这么个势力眼。”

谁说不是呢。

"我这边一出事,图嬷嬷就想到了英莲,还特意请隔壁的人去给甄家娘子送了一回东西。"

“很应该这样。”

晴雯见湘云这么说,更觉得自己跟对了主子,“姑娘还不知道吧。史家二房的那位史湘渝姑娘流放前就吵着说自己与简亲王府定过亲,按律是简亲王府的人了。不想那边直接派了个嬷嬷来,不光否认了这件事,还叫人打了史家姑娘一顿。”

湘云抽了下嘴角,“还有什么”

"图嬷嬷做事周全,还让人送了些行李过去,说是不求他们记得姑娘的好,只盼着别因着嫉妒姑娘再生出什么旁的事来。对了,后来图嬷嬷还打听了一回,除了咱们送了东西,林家也送了。”

“三房没送”湘云一听这话便知道晴雯要说什么,“荣国府那边也没表示”

"没听说呢。"晴雯摇头∶"到是九爷回京后,那边派人来了一趟私宅,打听姑娘的情况。"

姑娘二月份出京的,九爷五月末回来的,三房则是六月初才想起打听湘云的情况,就说这情份有多廉价吧。

"他们家惯来如此。"好在她与史家早就疏远不怎么往来了。湘云心忖了一句,又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嘿嘿,京城都是怎么传她和胤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