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选拔赛结束了

……

场边,

此刻,林幕正轻轻拍着手掌,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满意笑容。

对于杨祖耀这次的成绩,林幕基本满意,20秒02,看起来比去年拼极限时的成绩还要低些,好像一年时间毫无进步的,但其实不是这么算的。

那会的极限是加速技能带来的,他知道,继续走下去有更高的技能加持,杨祖耀的成绩或许会更耀眼。可是总是用自身去配合着技能才能实现些掌控,甚至于很难掌控,终归不是正途。

更何况,如果一旦离开他呢?杨祖耀得到了什么?也许就像他说的,只得到了职业生涯里的那一个个数据。这不是该有的发展之道。他也不需要这些成绩来堆积他的荣誉簿,重活一回,如果只为钱财、地位,何必要如此累?

本来去年想的是等有再高级些的技能,带着他们跑些成绩、多些积累,然后再去寻求改变。只是现在因为一连串的事情,计划提前了。

虽然几个月时间过去,只练回了曾经的水平,但现在的情况才是走上了正轨。下一步继续强化素质,继续推进脚步的改进,可以预见成绩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重要的是,这是真真正正由运动员完全掌控的成绩。

“林指导,小杨终于走出来了!”

一直在林幕身边一起观看比赛的袁国华,同样也是欣慰的一笑。

他也算一年多来赵林和杨祖耀成长的见证人之一,而且比起大多人,可能他见证的要更深刻些。得益于林幕的开放思想,哪怕他在被“下放”的那段时间,他也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赵、杨两人,去了解林幕所有的理念思路,他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他看了很多的比赛和训练记录,他也分析了很多,有些他不太能理解。但有一点他是肯定的,当时的两人只能有好成绩的运动员,但绝对算不上顶尖的运动员。

就好像曾经国内惊鸿一瞥的那些人一样,突然爆发了,或许之后也突然沉寂。这场比赛的徐之舟曾经不也如此嘛!

在不断跟踪了解的过程中,他慢慢的接触到很多,终于,他看到了杨祖耀和赵林的一步步转变。亚锦赛、城运会,林幕一整个理念模式逐渐在他脑中显出了影像。这才有了他的现在,成为林幕的助手,既为了田径事业的这份热爱,也为了更近距离的去见证。

现在他终于看到了赵林和杨祖耀走上顶尖,至少也是稳定起步的开始。而更重要的是,足以证明,林幕的一整套训练不但能提高成绩,是真正有可以把华夏的运动员们带入顶尖的机会。

“是走出来了!”林幕笑着肯定道:“总算之前的工夫没有白费,素质、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但成长的模式已经走上正轨。现在他们都算是适应了,下一步慢慢夯实吧!”

“走吧,带他们回去了。明天咱们回燕京,这次比赛总体还不错,但反应的问题也不少,回去我们要总结一下。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始前,这些问题都要解决下。”

“嗯~”

在此处的也只有他们两人,除了没来体育场的孟少强,其他的教练都有运动员要参加今天的200米比赛,因此也都没和他们在一起。现在比赛结束,他们需要先去和其他教练汇合。

“林指导,接力配合的工作进入日程,我觉得小杨是不是这趟欧洲先不去了?”

路上,袁国华好似随意的问了句。原本的计划是要由他带着杨祖耀参加两站欧洲比赛。6月8号的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捷克站,以及6月11号在挪威开始的黄金联赛第一站博尔根站。

参加比赛是好事,特别是对于现在的杨祖耀来说,强化素质的同时,想更快的磨合提高技术水平,有时候更需要和顶尖强手比赛。

但毕竟今年的重头还是奥运会,而他们的重头还是接力,或许也为接力带动单项。因此,现在阵容、磨合都需要立刻上马,优化组合,再提升配合意识,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会少。而杨祖耀呢,可是绝对主力。

“唔~”林幕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他其实现在也在考虑接下来的运动员训练比赛的事。不过不是单单杨祖耀的问题。

杨祖耀去不去参加欧洲比赛,不算大事,去的话多跑两站比赛,对于磨合技术等等多少有些益处。不去的话能多和其他队里的运动员增加接力训练,通过接力训练模式的推动,也能有成长。

运动员以赛代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寻求高手比拼的刺激来推进技术水平的磨合提高。而现在队里这些运动员的水平,虽然与世界顶尖选手有差距,但毕竟不是当时定计划时可比的。一些普通的国际分站赛,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也并不比他们高多少。

他考虑更多的还是接力队阵容的问题,虽然说几名达标的运动员都是要划入最终的接力阵容。但百米比赛要被选派去奥运会的选手自然在训练上要有所针对的。

接力训练的考虑避不开这些问题,他的接力总队,也必然要承载给参加奥运会短跑一二百米运动员集训提高的任务。接力带动单项,单项再促进接力。这才是他们这个接力总队存在的意义。

“老袁,你觉得,现在百米的情况……”

“呵呵,那是你们几位指导考虑的事!”袁国华没接林幕的话,几名运动员在他看赵林和杨祖耀肯定是稳的,最后一个名额,沈保先排除,实力和心气上,都要差点。至于之后要有人跑达标估计也很难再挤进来。

那就只能是陈建海和沈欢两人,两人的实力目前的确是差别不大,而且可以想到的,接力阵容上,不管是主力还是替补,他们俩应该也都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