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天儿,倒春寒,冷的厉害。
日头还没出来,聚在鹿砦前的小商贩们别紧了身上的破袄子按住了毡帽,伸着脑袋往叶嘉这边瞧。那风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怎么地,吹得那油饼味香的勾魂。有那早上摸黑出门没吃的,闻着味儿肚子就咕咕叫。捎带了自家烙饼的,吃着嘴里的,眼睛也不住地往那边飘。
叶嘉推了推站在灶台前头的余氏,“娘,喊话啊。”
余氏头一回出来摆摊儿,立在人群边上还局促得脸通红:“喊,喊什么?”
叶嘉无奈,都穷到这份上还抹不开面子。她于是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拿着筷子。一个油乎乎香喷喷的萝卜丝儿饼煎好,另一只手就夹出来放竹篾筐里。拿铁铲子就往煎锅的沿儿那么一敲,铛铛两声,张口就清亮亮爽朗朗地喊:“刚出锅的萝卜丝儿面饼哦!六文钱一个!又香又好,只要六文!”
这一嗓子喊出去,大清早的醒神得很,搁在里头没瞧见这边阵仗的人都瞧过来。刚出锅的饼,馋得人口水都流出来。余氏心中挣扎了半天,叶嘉也不羞愧,张口就不停地喊。
本以为没那么容易的事儿,谁知才喊两三句,还真有两个满脸胡子的商贩过来问。
叶嘉就一句:“一个六文,两个十文。”
那两个络腮胡子的商贩估计是真馋得慌,大冷天儿的,缩在这又冷又饿的。这么一听说也阔气,立即张口就要四个。这萝卜丝儿饼约莫碗口那么大,粗陶碗碗口大。寻常胃口不大的姑娘家吃一个就饱了,壮汉吃三个也够一天的。余氏一听要四个,心里一算二十文。当下就顾不上羞耻了,手脚麻溜地拿了装铜板的小钵,一手拿个油纸给包上递过去。
二十个铜板到手,转头有一个壮汉要两个,又是十文。
余氏着实没想到这东西大清早竟然这么好卖,有人开了口。后面来问的人就多了。这些挑担子来镇上讨活儿的都是壮劳力,能挑着两百斤走几十里地不喘,吃的自然是多。要买也不是一个,都是两个三个的要。等鹿砦开门这一会儿,叶嘉都卖出去二十来个。
“乖乖,还真是好卖。”余氏当真是没想到,不到半个时辰她这小钵里头就有一百多文。
叶嘉没说话,大铁煎锅的好处就是一锅可以煎好多个,同时出锅,卖得快。他们这边的动静不可能不惊动鹿砦旁边守门的人。叶嘉包了四个,让余氏给那两人送过去。虽说他们在路边摆摊没进瓦市,但谁晓得这路边是不是也归那两个人管。若他们找茬,怕是不好过。
余氏也懂这道理,在哪儿做事先把这点人情给打点好。她这会儿也不觉得羞了,端着热腾腾的饼就去了。
那边两个人果然在看着,这会儿没说话是头一回遇上路边摆摊儿的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肯定是要驱赶的。毕竟若人人都在瓦市外头摆摊,他们还怎么收摆摊费?瓦市开来就是为了给人做生意的,哪有这样坏规矩的。
余氏四个萝卜丝儿饼拿过来,两个人脸色顿时就好看了。
东西端过去,两个人起初还假意不要。余氏期期艾艾说了些好话,他们才装模作样地收了。末了还跟余氏说了句:等会儿在里头给她们留个位子。
正所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两人饼吃下去,自然是要给个方便的。
余氏喜滋滋的回来,这么一会儿,叶嘉又卖出了十来个。这些小商贩也不多是穷的,有些卖鱼卖肉的吃几个饼子还是很大方的。再说,叶嘉这锅饼确实做得好,表皮又酥又脆,里头的馅儿又鲜又香。比他们自家做的吃食好吃不知多少。有那喜欢这味儿的,觉得比肉还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