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问斜阳,你既已升起,为何沉落?

问斜阳,你看过多少悲欢离合?

问斜阳,你为谁发光?为谁隐没?

问斜阳,你灿烂明亮,为何短促?

问斜阳,问斜阳,问斜阳,

你能否停驻,让光芒伴我孤独!

问斜阳,你由东而西,为谁忙碌?

问斜阳,你朝升暮落,为谁匆促?

问斜阳,你自来自去,可曾留恋?

问斜阳,你闪亮如此,谁能抓住?

问斜阳,问斜阳,问斜阳,

你能否停驻,让光芒伴我孤独!

访竹写下了这支歌,她反复地念着那歌词,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凄恻之感。她知道自己不该有这种感觉,短暂的二十年生命中,有父母的呵护,哥哥的照顾,妹妹的笑语呢喃,同学们的喜爱……和那些男生的追求……她是过得很幸福的,虽然“幸福”两个字并不包括绝对的“满足”,因为人的心灵,总有那么些空隙,是“若有所失”,而又“若有所求”的!

她托着下巴,望着桌上的台灯,一灯荧荧,万籁俱寂。窗外的月色很好,前几日的雨雾早已被阳光扫去。月光洒在窗帘上,是一片朦胧的、发亮的白。这样的夜,是不该一个人待在小屋里的,她倾听了一下,客厅里,亚沛和访萍的嘻笑声依然喧闹。

“我决不看科学幻想片!”访萍在嚷,“也不看恐怖片!只有一部电影可看:《加州套房》!”

“好小姐,”亚沛的声音里有迁就,有祈求。“我们先出去,再慢慢研究看什么电影好不好?”

访竹微笑起来,看样子,亚沛可不在乎看什么电影,他只在乎和访萍出去单独相处,离开父母的监视。瞧,这就是人生!有时,她代父母悲哀,把孩子一个个一手捧大,再去交给别人。一代一代,永远在做重复的事!

“问斜阳,”她喃喃自语,“你朝升暮落,为何重复?问斜阳,年年岁岁,你迎接了多少英雄人物?又送走了多少英雄人物?”

她笑了。这是在抄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思想。你瞧,书不能看太多,它们会占据你的思想,让你不知不觉地受影响。她最近,那种“不满足感”大概就发生在书看得太多吧!她的人生已够充实,那份婉转的恻然和“孤独”感从何而来?准是书看得太多!她每次看书,都会把自己幻化为书中人物,为他们的笑而笑,为他们的哭而哭。

访竹咬着笔尖,正沉思着,访萍忽然推开房门,一阵风般卷了进来,急匆匆地说:

“访竹,我要出去,你那件白色外套借给我穿好不好?你瞧,我穿了件粉红衣裳,总不能配我那件咖啡色的外套吧?”

访竹点头。第一次发现大而化之的访萍,居然也会对衣服的“配色”要求起来了。怪不得古人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句子,看样子,大局已定,亚沛毕竟打胜了访萍学校里那些男生。

“你自己拿,在衣橱里。”

访萍打开衣橱,拿出那件白外套。奇怪,年轻女孩都喜欢娇艳的颜色,偏偏访竹的衣服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她把外套拎在手上,关上橱门。返身就预备跑出去,忽然,她停住了,转头看访竹,灯下的访竹,脸上有那样一抹陌生的“寂寞”。她怔了怔,歉疚、关怀、怜爱……的心情一涌而上。她不知道,访竹是不是也喜欢亚沛?姐姐永远是个谜,是深藏不露的。

“访竹,”她直率地说,“你自己要不要穿?”

“哦,”访竹微微一怔。“我——今晚并不打算出门,快期中考了,我想准备一下功课。”

访萍看了她一会儿。

“访竹,你和我们一起去吧!我们要看电影,《加州套房》,听说是有名的电影,提名金像奖的!”

“噢,我看过了。”

“你怎么什么电影都看过了?和谁看的?”

和谁看的?访竹的脸蓦然一红。那是打电动玩具之后的第三天吧,她又在斜阳谷遇到飞帆,那次又是晚上。其实,她很少晚上去斜阳谷,不知怎的,那晚心血来潮,就去了。不知怎的,他也会在那儿——一个人。那晚他们两个打得都很差,于是,他提议去看电影。他们看了《加州套房》,看完,他立刻送她回了家。整个过程,都很单调,他不大说话,她也没说什么。就这样,没什么诗意,没什么特别,只是看了一场电影!

“和……同学去的。”她回答,不明白为什么要对妹妹撒谎!

“那么,”访萍迟疑了一会儿。“我们不要去看电影,我们去玩点别的……”

“你去吧!”访竹微笑起来,“我不去夹萝卜干!”

“访竹!”访萍的脸红了。

外面客厅里,亚沛已经在不耐烦地喊了起来:

“访萍,要迟到了,片头已经看不到了!再晚去,男女主角快从认识变成结婚了!”

“去吧!快去吧!”访竹催促着访萍。

访萍略一犹豫,甩了一下头,挺潇洒的。

“我晚上回来有话和你谈!”她说,拿着白外套,往屋外冲去。

客厅里再一阵喧闹,醉山在叮嘱不可以晚回家,明霞在叮嘱别吃摊子上的东西,当心吃坏肚子……哎,天下父母心!终于,安静了。访萍和亚沛都走了。访槐今晚有节目,根本没回家吃晚饭。再一会儿,电视机开了,有位歌星在唱《不了情》: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错,

忘不了你的好,

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

她倾听着,再看看桌上那首《问斜阳》。忽然间,她觉得再也坐不住了,觉得那种“若有所求”的感觉把她强烈地抓住了。她无法坐在这儿面对一盏孤灯,也无法把自己放到课本里去。尤其,那歌星正缠绵地唱着:

它重复你的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