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幕

四世同堂 老舍 2496 字 2022-09-17

刚到正午,他看见了。他的眼亮起来,心也跳得快了些。紧跟着,他改了主意,要转身走开。可是,他的腿没有动。

两个日本孩子,手中举着小太阳旗,规规矩矩的立在门外,等着老太婆来开门。他们已不象平日那么淘气,而象是有什么一些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放在他们的小小的身躯上。他们已不是天真的儿童,而是负着一种什么历史的使命的小老人;他们似乎深深的了解家门的“光荣“,那把自己的肢体烧成灰,装入小瓶里的光荣。

极快的他想到:假若他自己死了,小顺儿和妞子应当怎样呢?他们,哼,必定扯着妈妈的衣襟,出来进去的啼哭,一定!中国人会哭,毫不掩饰的哭!日本人,连小孩子,都知道怎么把泪存在心里!可是,难道为伤心而啼哭,不是更自然,更近乎人情吗?难道忍心去杀人与自杀不更野蛮吗?还没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回答,他听见了一号的门开了,两扇门都开了。他的心,随着那开门的响声,跳得更快了些。他觉得,不论怎样,他也应当同情那位老太婆——她不完全是日本人,她是看过全世界的,而日本,在她心中,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她的心是超过了种族,国籍,与宗教等等的成见的。他想走开,恐怕老太婆看见他;可是,他依然没动。

老太婆走出来。她也换上了礼服——一件黑地儿,肩头与背后有印花的“纹付“。走出来,她马上把手扶在膝部,深深的鞠躬,敬候着骨灰来到。

两个妇人来了,两人捧着一个用洁白的白布包着的小四方盒。她们也都穿着“纹付“。老婆婆的腰屈得更深了些。两个妇人象捧着圣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就那么机械的,庄严的,无情的,走进门去。门又关上。瑞宣的眼中还有那黑地的花衣,雪白的白布,与三个傀儡似的妇人,呆呆的立着。他的耳倾听着,希望听见一声啼叫。没有,没有任何响动。日本妇人不会放声的哭。一阵风把槐叶吹落几片,一个干枝子轻响了一声。

他想起父亲的死,孟石的死,小文夫妇与小崔的死。哪一回死亡,大家不是哭得天昏地暗呢?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怕死,爱哭呢?是中国的文化已经过熟呢,还是别人的文化还没熟到爱惜生命与不吝惜热泪呢?

他回答不出。更使他难堪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眼已经湿了。他知道他不应当替他的敌人伤心,他的敌人已杀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包括着他的父亲与弟弟。可是,他也知道,为死亡而难过,也不算什么过错;敌人也是人。

他的心中乱成了一窝蜂。生与死,爱与恨,笑与泪,爱国与战争,都象一对对的双生的婴儿,他认不清哪个是哪个,和到底哪个好,哪个坏!他呆呆的坐在门坎上,看着槐叶随风摆动。

第二天见了富善先生,瑞宣很想把这些问题全提出来,跟老先生畅谈一番。可是,一看老人的神色,他闭住了嘴。这一程子了,富善先生简直的不高兴和任何人闲谈。日本人的积极打通粤汉线,赶走了天津的英美人,和在暹逻缅甸安南与印度的暗中活动,都使他看清楚,迟早日本会突击香港与新加坡。他虽自居为东方人,但是在他的心里,他却吃不消大英帝国的将要失败与解体。他并不喜欢侵略与战争,可是作为一个英国的公民来说,他几乎不能不迷信大英帝国应当占领着香港与马来亚。不过,日本若是真进攻香港与南洋,英国是不是守得住那些地方呢?又这么一想,他的脖子就伸得长长的而还觉得透不过气来。

有时候,他想到中国近百年来的外患,都是英国给招来的;英国是用战舰政策,打开中国的门户的祸首。这么一想,他不由的说出来:日本应当与中国立在一块儿,把白人都打出去;中日的战争是自相残杀,替白人造成压迫东方人的机会。

可是,这样说完以后,他马上后了悔。不,不,中日不能携手!英国与日本联盟过,今天英日还应恢复旧好,一东一西,遥遥相映的控制着全世界!他爱中国人,他真愿英国与中国成为朋友。可是,由大英帝国的立场来看,他就觉得那可恨的日本人,似乎比中国人更好一些,更够个朋友。

他的心中这样忽此忽彼的乱折腾,所以不愿再和瑞宣闲谈;他已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应当是什么。

把这些大事撇开,假若日本人真的要对英国作战,他个人怎样呢?他有胆气,不怕死,可是假若被日本人捉去,关在集中营里,那可就……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他不愿教人看见他的手发颤!为解除这些忧虑,他想赶快把那本《北平》写完,好使他有个传之久远的纪念品。他看,他掀弄,几十年来收集的图画与照片;可是,一个字也写不出。瑞宣几乎不敢再正眼看他的老友。老人的长脸尖鼻子,与灰蓝色的眼珠,还都照旧,可是他已失去那点倔强而良善的笑容。战争改变了一切人的样子。

这样,一个良善的中国人,和一个高傲的英国人,就那么相对无言,教战争的鬼影信意的捉弄着他们的感情与思想,使他们沉默,苦痛。战争不管谁好谁歹,谁是谁非,遇见它的都须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