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月,快点!”杨英发现熵不增掉队,在前面招呼了句。
“来了。”熵不增连忙收回思绪,快步跟上小伙伴们。
地球时间十一月三十日,异界时间也已进入十一月。
这天是个天气晴朗的好天气,威斯特姆周边乡下的农夫们过了中午便将家里晾晒好的玉米棒子、大豆之类的粮食收拢起来、用麻袋装好,采取人背&手推车运送等方式把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运到乡村公路边。
很快,半小时来一次、绕乡村公路走一圈后回镇上的马车,出现在道路尽头。
这种“环镇马车”,是最近才刚出现的新事物……威斯特姆没有那么多山地,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平坦的,马车能通行大部分地区,只是路面状况非常差劲,坐车的体验好不到哪儿去。
镇政厅车马司雇佣来的镇民车夫看到等在路边的乡民,老远便挥手:“这趟车坐满了,你们等下一辆!”
还试图走到路中间拦车的乡民,只得悻悻地退回去。
“怎么这么多人要进镇啊。”这些已经等了好会儿的乡民们互相抱怨着,往道路尽头翘首以盼。
不到半小时,又一辆车马司的马车出现了。
前一趟马车拉了许多人的关系,这趟车还算宽松,等待已久的乡民们高兴地把自家的货物拉上车,或吊在马车车厢上新增的大铁钩子上,或堆放到车顶、用坚固的帆布带捆住——车厢下部那层用来放货物的隔间已经塞满了。
有位四十出头、但看上去像是有五、六十岁的农夫挂好自家的几大袋玉米,似乎是担心车厢外侧的这些大铁钩子不够坚固,用口音很重的通用语向车夫问道:“这些钩子结实吗,不会松掉吧?”
车夫大约已经习惯了被问及这个问题,懒洋洋地回头道:“放心吧,这种马车是车马司特制的,整车都是好钢铁,挂东西的钩子都焊死在车厢上了,出不了事儿。”
老农夫闻言,轻轻敲了下车厢,听见金属特有的回音,新奇地道:“居、居然真的是精钢做的啊?”
“可不是呢,这种车子可别提有多坚固,贵族老爷们的座驾都不一定比咱们这车子结实。”车夫洋洋得意地来了一句,“快点上车,要出发了!”
老农夫连忙手脚并用地爬上车……
这种限载五吨(轮胎负重和车体结构限制)的特制马车,当然不是这个世界的产物,而是来自于G省某机械厂。
杨秋用景区马车的名义特别定制,车身是拖拉机的货厢改的,加了个顶棚、车厢内加了两排人造皮蒙木头做成的竖排座椅(限载六人,不过多几人也塞得进去),轮胎沿用四不像拖拉机的轮胎,驾驶位也是四不像拖拉机的驾驶舱。
不用装发动机(不装车头),单辆成本约为四不像的一半,而杨秋愿意给四不像价格的三分之二(一辆农用四不像全新出厂价2W左右)……于是厂方就非常愉快地按杨秋的要求加了顶棚货架、车身挂钩货架、底盘货架,用料要多厚道有多厚道。
这么魔改出来的特制马车,那难看的程度就别提了,但是反正乘客不会在乎,所以没所谓……
这种车身足够坚固耐操的马车,载满货物后得动用两匹健壮敦实的独角灰马才拉得动——此处应当感谢那支曾经袭击了湖畔村的索克里商队,要不是这支商队“友情”赞助了两百多匹独角灰马,车马司还没法这么快推出便民利民的乡村公共马车。
等人都上车,坐在驾驶位(驾驶舱没装前挡风板,不然就太拖拉机了)的车夫一甩马鞭,两匹健壮敦实的独角灰马便动了起来。
车厢里挤得跟罐头鱼似的乘客们熟练地拉开车厢上的拉门窗户,感受着深秋的凉风,就算被糟糕的路面颠簸得摇摇晃晃,也挡不住农夫们愉快的心情。
往年要运粮食进镇可是个辛苦活,一家人天不亮就得出发、到镇上每个人都得累成狗,现在有这种人坐只要一铜币、货物不超过五百斤也只需要付一铜币的马车,可别提多省事。
威斯特姆镇上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上下客车站,不过进镇的农民目的地都是镇中大道的收购点,所以这些马车的终点站也都是镇中大道。
镇中大道南段、靠近城门方向,从126号到131号的门店,全是面向农户的收购点。
马车停稳,老农夫便招呼儿子下车,两人一块儿把挂在车厢外侧大铁钩上自家的几麻袋玉米卸下来,父子俩一块儿往收购点内搬。
农夫们卸货时,收购点附近的治安队员会走过来,站在马车不远处,虎视眈眈地盯着所有路过的人。
搁在以前,进镇卖粮食的农民会不会被人顺手牵羊偷走一麻袋玉米半袋子大豆啥的,并不归民兵们管;但现在吧,如果出现盗窃情况而抓不到小偷,那治安队全员都得扣奖金,这可没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