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京城团聚

我在豪门当夫人 凤轻 2722 字 2022-08-24

督军府被孙良一把火烧了,傅凤城等人也不挑剔直接在城里找了一座空出来的大宅子作为临时的落脚点。

虽然彭城被烧了一半,不过因为之前不少权贵富商逃走了,空宅子还是能找出来一两个的。等傅凤城等人将彭城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才想起来去见一见孙良。

孙良右手被冷飒一枪打穿了腕骨,抱着厚厚的纱布,整个人也显得十分狼狈颓废毫无生气,看上去仿佛一下子又老了二十岁一般。

冷飒坐在傅凤城身边,忍不住往后挪了挪。

他们倒也没有故意折磨孙良,从外面回来被人砸的一身烂叶子臭鸡蛋也已经洗过了,但冷飒总觉得自己还隐隐能闻到那股诡异的味道。

傅凤城低头看了看她,以眼神询问她怎么了?

冷飒摇了摇头表示没事,傅凤城握着她的手对她笑了笑,示意她很快就能结束。

旁边的宋少看得有些牙疼,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提醒这两人注意场合。冷飒和傅凤城齐刷刷地看向宋朗,眼神十分坦荡外加几分疑惑不解。仿佛是在问:宋少,您有事儿?

宋朗无语。

旁边楼兰闷笑着轻咳了两声,道:“三位,正事要紧。”

众人这才想起来他们还有正事,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被迫坐在房间中间的椅子里的孙良。孙良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翻盘的可能,大约是直接放弃反抗了,摊在椅子里冷眼看着他们一副你们爱咋咋地的模样。

傅凤城对楼兰舟做了个请的手势,楼兰舟在心中叹了口气,只能自己开口问话。

“孙良,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楼兰舟问道。

孙良冷哼了一声,似笑非笑地看着几个人道,“没什么可说的,我只是没想到,我孙良纵横半生竟然会栽在几个小崽子手里。”

宋朗冷笑,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难道不是因为你半生都在西南打转吗?你要是能一直龟缩在西南不出头,说不定能变成一生。”

孙良脸色一变,瞪着宋朗咬牙道,“你宋家不过是运气比我好!”孙良当然记得,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他引了大胤人想要灭掉宋家开始的。

可惜……孙良仇视的目光看向傅凤城,若不是傅家多管闲事……

宋朗并不在意承认自己受了傅家的恩,挑眉道,“我们宋家运气好,你嫉妒啊?”

“……”宋野的儿子竟然这么不要脸!

楼兰舟再次叹气,艰难地将话题拉了回来,“孙良,通敌叛国是什么罪名你应当清楚,到了京城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说了吧?”

孙良冷笑道:“杀人不过头点地,这几十年下我也值了。”

楼兰舟微微挑眉,道:“那一百万两黄金我们已经取回了,你这十多年转移到海外的资产……”

孙良略带了几分得意道,“你以为我会告诉你们?反正都是一个死,你们死了这份心吧,我得不到你们也得不到。”

楼兰舟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汇票和存款凭证,想要取回来也未必有多难。”

孙良道,“是么?那你们还问我做什么?”

楼兰舟道,“我们要问的,你偷运到国外的那些珍玩古董和古籍在哪儿?”

孙良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什么珍玩什么古籍?我是个粗人,对古玩古籍不感兴趣。”

楼兰舟轻叹了口气,伸手从桌上抽出一张单子展开,道:“这是你身边的人以及西南的官员的口供,你治理西南期间,至少从西南和全国各地收刮了上千件古董,其中大部分都在彭城,在这次的爆炸和大火中毁坏了。但有明确证据表明,其中有至少一百五十件极其珍贵的国宝级珍品,被你运送到了海外。”

孙良倒也不抵赖,漠然道,“那又如何?”

楼兰舟问道,“东西在哪儿?”

孙良笑道,“我都说了我对古玩古董不感兴趣,难不成你们以为我是藏在外面打算自己慢慢欣赏?当然是卖了或者是送人了。”

楼兰舟脸色微冷,抬眼与傅凤城和宋朗对视了一眼。

傅凤城点了点自己跟前的文件,示意他直接进入正题。

楼兰舟了然,看向孙良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交代清楚你跟尼罗人和大胤人勾结的过程,后面我不会再问你任何问题了。”

孙良愣了愣,虽然孙良一贯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并不会对自己勾结尼罗大胤入侵安夏感到愧疚。他又没有打算投靠尼罗和大胤,只是将一部分本就不属于他的地方分出去作为筹码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说不定以后自己实力强大了还能将那些地方收回来,在孙良看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并不是多大的事情。

但真正坐在这儿面对着这几个比自己小了一半的年轻人时,孙良却很难真的将他那些论调说出口。

孙良只觉得这是愤怒,他不愿跟这些小辈废话什么。他不肯承认的是,这其实是羞愧,即便是他自己也羞于把这样的理由在年轻人面前说出口。

从关押孙良的房间里出来,几个人的表情都有些一言难尽。

最初孙良虽然不愿意说,但同时面对三位少帅的审讯,能从始而终保持沉默的人毕竟不多见。最后孙良实在撑不住干脆放飞自我了,将他那些无聊的妄想和不甘全部吐露了出来,说到激动处甚至不顾自己右手的伤,用力拿手去砸限制了他自由的椅子。

宋朗打了个呵欠道,“差不多了,报给京城吧。孙良该怎么处置还得他们说了算。”他们可以在战场上杀了孙良,但孙良既然没死在战场上他们就不能再对他下手了。

不过在宋朗看来,这也不过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而已,孙良做下的那些事情,不死不足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