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运气太差

混在抗战 古龙岗 1651 字 2022-09-18

基达林斯基驾驶着自己的轰炸机已经飞抵了南昌上空。身为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的轰炸机指挥官,他很少亲自驾机出战。可是这一次实在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在敌人的指挥部头顶上空降一支精兵,施行“斩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敌人的指挥机关。虽然他们苏联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战斗,可那只是空降一支部队剿匪,并不像这一次的行动是属于“精确打击”的范畴。

“精确打击?果然是非常准确的用词。”

基达林斯基回味着自己从秦卫口中听到的用词,不住点头。他来中国已经快两年了。1937年11月。中国的上海、杭州相继被日军攻陷,中国守军被迫后撤,日军乘势直逼南京,华东地区的形势越来越对中国军队不利。可那个时候的英、美等国不仅坐视不救,反而企图同日本妥协。最后。还是他们社会主义的苏联首先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而早在1934年10月,蒋介石考虑到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将难以从海上获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赴苏,同苏联外交副人民委员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谈,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之后。蒋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苏联方面接触。苏联从自身防卫的需要出发,也愿意援华抗日。

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国国民党政府,苏联已决定向中国出售飞机和坦克。并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中国方面却没有回音。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感到形势严峻,急忙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要求购买驱逐机200架与轰炸机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就是分别他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途经凉州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不久前达到了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来到中国之后,基达林斯基曾多次为中国的飞行员的壮烈而感慨,可每每随着大部队的撤离而撤离,他又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军队颇有些轻蔑。毕竟,一个这么大的国家,却被一个那么小的国家打得节节败退,实在是让人无法敬佩。尤其是那些中国军官,失败了还要到处找理由。这要是放在苏联,哪还用得着什么理由?失败就是失败,败就是死,哪有那么多废话好说?

可最近,他却发现自己有些开始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人的能力了。

空军对日本航空兵的几次行动,以完全的劣势取得完胜且不说,秦卫在这一次会战中对空军的运用也让他们眼界大开。原来,空军也可以成为决定一场战役的关键所在,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在敌人脑袋上扔几颗炸弹就完事儿;原来,空军也可以完成陆军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战斗中进行猛烈突击;原来……

不过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这一次的“斩首行动”——空降到敌人指挥机关,活捉或者消灭敌军的指挥人员!

这一次作战计划他已经通过自己的电台向国内进行了汇报,不管成不成功,他相信,这都将是对空军作战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而且他也相信。随着他这封电报,苏联空军的力量将进一步增强:可以通过小规模的空降进行精确打击,进行斩首作战,那么肯定也会有大规模的空降……就像那个秦卫将军所说的那样,某一天,空军能够进行一个师,乃至一个军、一集团军的短时间、长距离投送,那将是多么恐怖的力量?

“可惜这是中国,你们只能靠着各方面的配合。然后凭着运气来进行最后的作战。如果是在苏联,空降的就不会是这临时训练出来的三百人,而有可能会是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一个师,一个军,甚至是一个集团军……”

“隆隆”的炮响即便是在空中也听得清清楚楚。再看看地上不时冒出的那一团团比打火机还要微弱的火光,有着多年空中经验的基达林斯基早就判断出那是极其猛烈的炮火……很显然,他们从重庆飞来的这个过程之中,日本人已经有些受不了被包围的憋闷感,开始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