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得肝肠寸断的同时还能一本正经的说假话,勉强也算本事了。
李承乾的眼泪是真的,但话是假的。
李元昌皱起了眉,显然他不是傻子,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的,从小到大,他与李承乾的关系都不错,虽没有一起扛过枪,但肯定一起嫖过娼,二人干什么都是一起,好事屈指可数,坏事罄竹难书,说得好听叫叔友侄恭,说得不好听叫狼狈为奸。
无论好人还是坏人,相处久了终归有一样收获,那就是“了解”。
李承乾这番悔恨的话,李元昌听了却只在心里冷笑。
所谓“痛改前非”,听起来那么的讽刺,李元昌或许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但他至少了解李承乾,这货的德行其实跟自己差不多,说他“痛改前非”,还不如指望公鸡下蛋,都是那么的可笑。
冷笑归冷笑,李元昌还是尽力配合李承乾的表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殿下勿忧,更别说什么跪地请罪的话,你父皇如今正在气头上,你去请罪反而愈发令你父皇生气,不如过些日子,待风头平静了再做计较。”
李承乾闻言止了泣声,哽咽道:“皇叔言之有理,但我只怕还没等到风声平静,父皇便下旨将我废黜了,我若当不成太子,必死无疑!”
李元昌叹了口气,露出一副愁容满面的模样,忧心忡忡道:“殿下所虑……也不无道理呀。”
李承乾原本怕得不行,正是提心吊胆之时,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定心丸,需要的是安慰,哪怕一句tvb式的万金油台词也好,诸如“呐,不要说我没提醒你,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你饿不饿,我下面给你吃”之类的。
然而李承乾没想到的是,李元昌这个年轻的叔叔不但没安慰他,反而非常认同他的担心,似乎易储之议果真已到很严重的地步了。
李承乾闻言心下一沉,又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李元昌叹道:“这几日长安朝堂市井传遍了,说陛下已动易储之念,殿下纵有心改过,但你父皇不愿见你,显然仍在生你的气,怕就怕陛下发怒时骤然坚定了决心,殿下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李承乾急了,带着哭腔道:“我该怎么办,求皇叔指条明路。”
李元昌苦笑道:“臣一生平庸无奇,此刻亦如殿下般六神无主,哪里有什么主意……殿下,臣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殿下赶紧改了以往的坏毛病,做个你父皇眼里的好孩子,或许一时难以见效,可时日久了,陛下终究会看到的,那时他的气也消了,你也乖巧听话了,易储之说自然风平浪静……”
李承乾叹道:“父皇向来雷厉风行,极有主见,我只担心就算痛改前非,父皇从此也不再信我了……”
李元昌强笑道:“不会那么严重的,你终究是嫡长子,陛下怎可轻言废黜,且过一段时日,定能度此厄难。”
李元昌确是个庸碌无能之辈,不但无法帮李承乾出主意,就连安慰人的话说出来也跟恐吓似的,听不出任何诚意。
时穷方思良谋。
一脚踏上悬崖边缘时,李承乾才赫然发现,自己亲近的人里面,居然没有一个可用之才,全都是诸如李元昌之类的废物,而真正有智有谋之人,诸如于志宁,张玄素等东宫属官,他们真正效忠的对象却不是他,而是他的父皇,对这些人,李承乾永远无法收其心,欲用而不敢用。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终于察觉到自己做人多么的失败了。
李元昌丢下一堆毫无用处的安慰话便叹着气离开了,他说的所谓安慰话,却愈发加深了李承乾的恐惧心理。
他发现情势已经很不妙了,当朝堂和民间市井处处传扬着易储的说法时,父皇那颗暂时被朝臣们压下去的易储之心,在沸沸扬扬的传言里将会越来越不平静,越来越动摇,李承乾自我反省,知道这几年他干出来的一些事情确实太让人寒心,作为大唐帝国下一任的继承人,他无疑是很不合格的,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儿子是这种货色,他作为父亲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