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楚臣曾试图阻止楚皇,却突然发现,当楚皇打定主意要做某件事,比如要对赵国投降时,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

他们心中很清楚,九州仅剩的三国中,楚国的境遇有多尴尬。

如果非要在赵国和陈国之间选择,当然是选择从来没坑过楚国,起码没主动给楚国设套的赵国。

而且赵国已经吞并卫国、东梁、西梁、翼州、兖州、青州,从来都没滥杀无辜,也愿意启用降国之臣。

……也不是不能接受。

楚皇以‘楚国在楚赵联盟中背信,赵国未必肯接受楚国的投降,所以要立与赵国皇族交情颇深的襄王为太子,让襄王亲自写降书。’为理由,非要立襄王为太子,楚臣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他们当然希望与他们沾亲带故的皇子,或者皇孙能成为新太子,替楚皇成为亡国之君。

以从前的经验来看,亡国之君都能成为赵国的亲王。

但他们无法承受,他们一力举荐的人成为太子后,给赵国写降书却被赵国拒绝的后果。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襄王成为楚国的新太子。

楚皇已经做好打算,只要赵国同意楚国投降,并愿意给楚国与西梁、燕国、青州等地相同的待遇,他就立刻退位给襄王,让襄王替他受降。

作为楚国新皇,襄王在赵国也能是亲王,加上他早年在咸阳的善缘,后半生不愁太平富贵。

楚皇没特意交代襄王要如何写降书。

以襄王在咸阳的经历,没人会比襄王更清楚,什么样的降书才能打动赵国。

只要能让荆州不受战乱之苦,他就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就算襄王在降书中对他破口大骂,将当年楚国背信的缘由都推到他身上也没关系,楚皇苦中作乐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