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皇兄又提出了以工代赈,令百姓惧怕痛恨的劳役不再是服刑般痛苦,反而还给相当多的乞儿和无家可归者找到了自食其力的方法,令百姓感恩戴德。
不过以工代赈这样的事是非常耗费国库银子的,所以最初的时候户部的人如丧考妣,天天用哀怨的目光盯着皇兄,可皇兄实在是算无遗策,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提前就颁布了详细周密的条例来规整永朝的商业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恶性竞争,令商业蓬勃发展,也令无数的税收银子流水般的进了国库。
甚至皇兄还不知从哪儿找来了化肥除草剂新农具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大大减轻了农人的负担,还给了他们大丰收的希望。后来,当第一个丰收年到来时,城内城外民间朝堂都能听到歌功颂德声音——这曾经令赵显嗤之以鼻的“马屁声”,第一次显露出了情真意切,也第一次令赵显受到了近乎震撼的感动。
当赵显登上京城城楼,向下俯视这一片欣欣向荣、人人面上皆有笑意的城池时,他的心中被难以言述的感动和激荡充斥。
“这就是皇兄想要的世界。”
“这也是所有人都想要的世界。”
“……当然,如果我能不用工作就更好了。”
赵显擦着自己满脸的泪,哽咽想着。
第17章 少年将军与狸猫太子17
赵显在城楼上看到的那些东西,谢非言也看到了。
但他看得比赵显更多,想得也比赵显更远。
对于赵显这样出身皇室的人来说,这样的一个城市或许就称得上繁荣安定,这是他眼光与时代所局限的。但对见识过真正的繁华的谢非言来说,他目前做到的这些则远远不够。
这是个没有灵力的世界,最多也就是有些飞檐走壁的浪客游侠儿而已,所以这里也没办法复制谢非言曾经世界的发展经验,遇到气候问题山洪问题之类的事件时也不太好解决。
不过没关系,走不了修真还能走科技,封建社会唯一的好处就是权力高度集中,于是作为被权力拱卫的皇上,谢非言吩咐下去的事,下头的人是万万不敢怠慢的,再加上轰动一时的水泥化肥除草剂新农具等,都是谢非言叫人琢磨出来的,于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的风向就像是一块香喷喷的饵,见上头的人有所松动,他们便纷纷扑了上去,因此一时间,京城中人人皆好奇巧之技,令一潭死水的工匠阶层竟也有了百花齐放之势。
对于这些种种,谢非言只是在幕后稍作推动后,便放任他们自由发展。
不过作为皇上,谢非言的确有很多事占着很大便利,就如同他想要令工匠们勤快创新时,只要表露出自己对奇巧的偏好,再重赏几个献宝的匠人,后续的事件就不必谢非言再来操心了一样,他也有很多只有皇上才有资格心烦的事。
首先是陈皇后,或者说先皇后遗留的假太子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到了如今,在谢非言的挖坑和误导下,陈皇后临死前给真太子亲口套了个前朝反贼的帽子,而后真太子还当真被当作前朝太孙救走,那么到了这会儿,那些换太子的人就算都还活着,他们也必然不敢跳出来质疑当今天子的血统问题——他们恐怕自己都糊涂着呢!
并且他们说了又如何?
“当朝天子其实根本就是个假太子,当初真正的太子,其实被换走了,就是前年被前朝救走的那个前朝太孙杨慎思”?这样的话说出去,谁不以为他们脑袋有点毛病?
这是个绝对的死局,作为新朝天子的谢非言懒得提,被前朝庇佑的“太孙”杨慎思更不会再提。
而第二个问题,关于永朝这一团乱麻皇室关系和利益纠葛,谢非言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将其捋顺——
曾经的五皇子如今的燕王赵景要风雅,谢非言就给他风雅,让他成为国家书院的老师,与众多风雅之人同居一所,还给他一个“天下之师”的胡萝卜做饵,吊着他快乐卖命。
曾经的三皇子如今的越王赵晃要名,谢非言就给他名,让他管理国家书院、管理大图书馆、管理天下学子的读书之事,这样便于天下学子读书的轰动与名头,哪怕是当世大儒都要自愧不如。
就连最麻烦、最野心勃勃的二皇子,如今的吴王赵旸,在谢非言看来同样不是事。二皇子要权,要地位,谢非言就给他权,给他地位,甚至还给他兵,给他地,给他钱,给他支持,让他去东边操练海军。
“看到大海了吗?你可知晓大海的尽头是一片不逊于中原的土地?在这中原,你或许永远都无法名正言顺地做某些事,但若你去了海的那边,朕可以向你保证,你圈下的土地,统统都是你的。”
就这样,几个皇子统统被谢非言打发出去干活了,为了永朝的安定和繁荣呕心沥血。
系统也曾经问过谢非言,问他难道就不怕这些“兄弟”们起异心吗?
而谢非言的回答也很简单。
“他们不会有工夫‘起异心’。”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生都将为了追逐我的脚步而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