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此生长 月下桑 3018 字 2022-09-18

里头好些杜楠认识,好些不认识,被他堆在一起,乱七八糟的,完全没有用秤的意思,朱玑点燃炼丹炉,简单热炉之后便开始将往里头扔草药。

和花椒之前严苛不苟的投放完全不同,他看起来像极了是在乱扔,然而,自他那看似没有章法的投放姿态中,杜楠偏偏看到了一丝“道法”的存在。

说不清那是一中什么感觉,杜楠只是觉得他的每一抓都是“刚刚好”,就连指间漏掉的草根仿佛都是刻意而为那般,他看着朱玑就这样抓完仙草,然后开始炼丹了。

而这炼丹过程亦是又随意又自然。

因为朱玑没有对自己设防,杜楠得以隔着炼丹炉感知里头火焰的姿态,一时间,他仿佛自己变成了里头的火,随着朱玑的手指舞动,朱玑让他飞高他便飞高,朱玑让他缩起他便缩成一滴小小的火豆。

直至最后那一刻。

那一刻,明明是初冬的季节,天边忽然惊雷阵阵,一声声的闷雷,一声声的闪电,堆积在一起,最后劈进了老杜家的院子,劈进了朱玑的炼丹炉里。

丹成。

第226章 一箭一堆雕

这种丹丸最后被鉴定为“蕴含一丝天然灵气,可以安全被身体吸收,且在灵气之中尚有一丝劫雷气息,长期服用的话,对未来渡劫或有帮助”的丹丸,一种前所未有的丹丸!

为他鉴定的不是别人,正是昨天有所顿悟,送了众人人手一枚灵气丹的王道君←身为丹师协会的会长,他在拍卖会结束后,闲来无事,便到此地的丹师协会逛悠了一圈。

这一逛悠,差点把昨天修为大涨的喜意逛没了 此地的丹师协会实在是人员凋敝哇!

就一个办事员不说,老爷子过去的时候,那办事员还不知道跑去哪里和人闲聊去了。

朱玑过去的时候,协会没别人,就老爷子和他的徒弟。

心里早就认出老爷子的身份了,可朱玑倒也没点破,只是礼貌询问了句:“请问这里是哪位可以负责鉴定新丹?”

不愧是高人风范,生人一到,老爷子立刻收起怒意,转过身来便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我可以,鉴定什么新丹,拿过来吧。”

老爷子原本没想着能品鉴出一种新丹丸来着,毕竟眼前的修士瞅着年纪就不大←不是皮相,而是从里到外,活了上千年,王道君自有一套看人的方法,按理说,这么年轻的炼丹师能将《丹谱》看全就不容易 不是炼全,而是看全,能够炼出一种全新的丹药?那也太……

谁知,听完对方对自己炼的新丹丸的介绍,老爷子随口一吃……之下,眼睛不由得瞪大了!

作为丹师协会的会长,同时亦是如今修仙界资历最深的那一批炼丹师,老爷子对于世间丹药的理解可是不同寻常,他知道丹谱上任何一种丹丸的炼法,对于不在丹谱之上的丹丸的炼法,亦知道许多。

如今只一颗丹丸下肚他便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丹丸的与众不同:现有的炼丹体系中,丹师往往使用各种仙草仙花,以火淬炼,将其的种种药效融合搭配在一起,从而将仙草仙花内蕴含的灵气激发出来,激发至最大,服用后被人体吸收。

这道理也简单,仙花仙草,但凡能带上一个“仙”字,便证明这花草与众不同,乃是花草中有仙根的,可以吸取外界的灵气,直接吃也可以获得花草中的灵气,只不过可能在灵气之外还有花草本身自有的其他特性甚至毒性,炼丹只是为了灼去那些不需要的特性,留下需要的特性罢了。

而朱玑这丹却不同:他这丹仿佛一棵仙花,一棵仙草,吞下腹中的时候,那灵气并非从丹内迸射而出的,而是从外界引进的,能想象一下那感觉吗?就好像你肚子里刚刚种下了一粒种子,那种子生根发芽了,它要成长,因为是仙花仙草的种子,所以它在从外界引来灵气!

这、这、这个思路 完全不是现在这个炼丹体系的,倒像是、倒像是 “你和冯王是何关系?”王道君立刻道。

没错,吃到这颗丹之时,他首先想起的便是昨日目睹的那元婴丹!昨天之所以顿悟,便是因为他发现冯王这元婴丹的炼法和他修习的丹道截然不同,根本是两个思路,只是他并没有服用过元婴丹,不知道元婴丹服下到底是什么感觉,听人叙述得到的信息毕竟有限,且更加主观,可是他毕竟是大炼丹师,没有服用的情况下,他也能稍待片刻便觉出两种丹丸思路的一致!

“你这丹,和元婴丹的炼制方法乃是一个路数,你是冯王后人?又或者是冯王后人教你炼制这丹丸的?”不对,年龄就对不上 想到冯王和眼前年轻人的年纪相差过大,他立刻换了种说法。

朱玑便笑,随即摇了摇头:“非也,教我炼此丹的不是冯王,而是您。”

“小子幸运,昨日您顿悟之时小子恰在现场,目睹您顿悟,稍后更被您赐下一粒灵丹,回家服丹后便有所感悟,痴了一般炼出这丹丸来,今日过来想寻人品鉴一下,不想给我鉴此丹之人又是道君您,真真 ”朱玑没有讲话说完,只是继续微笑着。

他这番话直将王道君惊得胡子都抚乱了,而旁边的的周仙君更是露出了呆愣的表情。

直到王道君哈哈大笑 “教你炼丹的不是我,而是天道!我就说这丹炼制怎么如此自然,你定是在顿悟的过程中炼成的这丹,是也不是?”

说完,他看向朱玑。

朱玑便点点头:“丹成之时,天雷刚好落下,却是尽数落进了这丹中。”

王道君便更是连连点头:“难怪,难怪,我说这丹中怎么还有隐隐一丝劫雷的感觉,原来竟是如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