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崩溃 都梁. 6048 字 2022-09-18

此时的薛岳心中暗暗叫苦不迭,深悔自己不听赵子立的建议,慌乱中薛岳向各部队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各部队索敌攻击!”

这道命令说了等于没说,什么叫“索敌”?明明是被敌人追着打,还用“索敌”吗?

蔡继刚自开战起,就密切关注着衡阳,当横山勇打出左勾拳时,蔡继刚惊出了一头汗,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横山勇诡谲多变的战术所震惊。蔡继刚想,幸亏1937年战争爆发时,这家伙还仅仅是个刚晋升的陆军少将,还没有资格指挥大兵团作战,要是横山勇早生几年,那么抗战初期的历史怕是要改写了,他绝对是个不可忽视的劲敌。

几天以后,蔡继刚看战区长官部转来敌情通报,这是中美联合航空队侦察机飞行员的报告:

日军第68、116两个师团,绕过长沙后,向南突击到株洲以南,突然停顿下来,好像在就地休整补充。

蔡继刚长舒了一口气,谢天谢地!它总算停止进攻了,原因只有一个,日军的供给线拉长,这两个师团经长途奔袭已近弹尽粮绝,需要补充了。真是天大的喜讯,方先觉的第10军正在衡阳没日没夜地构筑防御工事、疏散民众和囤积物资,多赢得一天时间,衡阳保卫战就多一分把握。

6月13日,保卫长沙的战斗打响,日军首选的攻击点是湘江以西的岳麓山阵地。

日军第34师团会同两个支队共四万余人突然西渡湘江,其前锋部队渡江后没有丝毫停顿,立刻对岳麓山阵地展开全线攻击。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日军以大队为单位展开攻击队形,不顾死活地对前沿阵地发起波浪式进攻。

蔡继刚站在岳麓山炮阵地的观察所里,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沿阵地的情况。在望远镜的视野里,身穿土黄色军服的日军士兵漫山遍野,像海浪一样向阵地前涌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成千上万的日军士兵高呼着“天皇万岁”,呼喊声汇成巨大的声浪,如山呼海啸般压过激烈的枪炮声。

蔡继刚身边一个炮兵少校穿着沾满油污的军装,一手拿着电话话筒,一边伏在炮队镜上向前沿观察。蔡继刚听见话筒里传来王若卿镇定的声音:“董营长,我们的步兵发起反突击了,给我来个双层徐进弹幕射击[1]

,让他狗娘养的尝尝移动火墙的滋味!”

炮兵少校大声喊道:“是!3连、4连、5连注意,二号装药,,瞬发引信,全体,双层徐进弹幕射击,开火!”

炮声震耳欲聋地响起来,无数暗红色的弹道从观察所上空掠过。蔡继刚在望远镜里看见离前沿堑壕100米左右的地方出现一道由硝烟烈火组成的火墙,和第一道火墙间隔数百米的地方又出现了第二道火墙,日军士兵的残肢断臂在连续的爆炸中被抛向半空,第一道火墙在赶着溃退的日军士兵慢慢向外移动,而第二道火墙在外围向阵地方向移动,日军的进攻队伍被夹在两道火墙之间,炮火所到之处无不血肉横飞,密密麻麻的国军士兵从工事里跳出来,端着刺刀向敌人实施反突击……

炮兵少校放声大笑:“打得好啊,弟兄们,敌人退下去了,1连、2连,按预定射击诸元,二号装药,,瞬发引信,集中射击[2]

,开火!”

随着少校的口令,装备德制150毫米重型炮的两个连开始集中射击,第一轮炮弹集中落在两道移动火墙中间,把这一区域瞬间变成了火海。日军两个步兵大队组成的第一攻击波顷刻间灰飞烟灭。大口径火炮的杀伤力果然非同小可。

炮兵观察所里一片欢呼声,只有蔡继刚不为所动,他仍然冷静地用望远镜向敌人纵深观察。

蔡继刚可不这么乐观,战斗才刚刚开始,出水才见两脚泥,岂能刚占点小便宜就欢呼雀跃?后面的麻烦事还多着呢。

6月16日,守卫岳麓山阵地的90师已伤亡过半,在日军的猛烈炮火和步兵海浪式攻击下,林木茂盛的岳麓山笼罩在浓浓的硝烟中,猛烈的爆炸将很多百年老树炸得连根抛起。

中午,数十架日军飞机临空,朝岳麓山阵地投掷大量和,引起漫山大火。熊熊的烈焰已经威胁到山顶上的炮兵阵地和弹药库,炮兵指挥官王若卿下令停止射击,将火炮推入工事。没有了炮火掩护,前沿阵地上的步兵便面临着巨大压力。下午2时,日军又组织了一次步炮协同的强攻,这一次日军的前锋已经接近了岳麓山主峰云麓宫阵地,90师师长陈侃亲率官兵实施反突击,用轻武器拼死将日军击退。

蔡继刚从指挥部了解到,此时湘江东岸日军58师团已经到达了长沙东南郊,奇怪的是58师团并没有向市区发起攻击,而是忙着构筑炮兵阵地,搭设营帐,运送弹药,好像完全没有进攻的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58师团在等什么?

张德能盯着地图问:“蔡督战官,你认为敌58师团在等什么?”

蔡继刚看了一眼地图,冷冷地说道:“他们在等待岳麓山阵地失守,等消除了我军炮火的威胁,敌58师团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城了。”

张德能一惊:“你的意思是,敌人的主攻方向是岳麓山?”

蔡继刚沉默了。赵子立哼了一声:“战事的发展已经证实了我的判断,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了,下一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岳麓山阵地,那里只有一个90师,兵力太单薄了。”

张德能有些惊慌,他没想到日军会首先用重兵攻击岳麓山,这一拳正打在他的失算处,这时他才感到赵子立的意见是正确的。

张德能顾不上计较赵子立的态度,焦急地说:“赵参谋长,我想从城里把102师抽调过来,当作预备队,你认为如何?”

赵子立面无表情地问:“张军长,你的船呢?没有船,部队怎么过江?”

张德能这才想起来,湘江边所有的船只都被派去疏散物资了,此时根本无船可用,更糟糕的是,这道命令也是自己发出的。

张德能颓然坐下,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沮丧。

张德能是个老资格军人,比那些出身黄埔的军官出道要早一些。他早年赴越南谋生,23岁才回国,1924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二期,分配在张发奎的第4军任少尉排长,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多次负伤,从排长、连长晋升为营长。在夺取汀泗桥的战斗中,张德能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又一次身负重伤,军长张发奎传令嘉奖,张德能与独立团的叶挺等人因此战成名,在第4军成为风云人物。张德能伤愈出院后,被提升为该军59师第1团团长,那还是1926年的事。两年之内从排长到团长,这种晋升速度在国军中极为少见。张发奎的第4军被称为“铁军”,张德能在1941年出任第4军军长,足以证明他是有能力的。

18年前在汀泗桥战斗中,张德能不愧是勇将,累累战功铸就了他领章上的两颗金星,他数次身负重伤而运气好得出奇,一次又一次逃脱了死神的纠缠。然而今天,张德能中将的运气走到头了,死神又一次向他扬起黑色的翅膀,这一回怕是在劫难逃。

接下来的两天里,战场上的态势变得越来越不利于中国守军。日军为了拔除岳麓山上的国军炮阵地,调集了一百三十多门火炮,其中的火力骨干为16门100毫米加农炮,双方进行了整整一天的炮战。一天下来,国军炮阵地上弹坑累累,满目疮痍,火炮损毁惨重,几乎丧失了对等还击的能力。

6月16日深夜,岳麓山外围阵地终于被突破,90师的残余部队被围在山脚下作困兽之斗,只有湘江边渡口还在国军控制下。而岳麓山上国军的火炮已经损失了一多半,对城内的火力支持大大削弱。就在这时,已经静候四天的日军58师团突然开始攻城,重型火炮将守军工事逐个摧毁,国军59师的防线瞬间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日军的一个联队冲进市区,城中的59师和102师陷入被动苦战之中。

日军将炮兵编入突击群,火炮跟随步兵向前推进,以直瞄方式对中国守军的坚固工事进行打靶式射击,猛烈的炮火如收割机般一层层扫除着守军的工事。每摧毁一个工事或街垒,成群的步兵便蜂拥而上,踏着中国士兵的尸体攻击前进。下午3时,战线已推至城中心的妙高峰、天心阁一带。

情况万分危急,这时岳麓山指挥部里所有参谋人员都静了下来,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三位指挥官。

赵子立拿起一支汤普森,卸下,将子弹一颗一颗压进。他看了一眼周围的参谋人员,镇静地说:“都看我干什么?不要慌,大不了鱼死网破,咱们这些人就和长沙共存亡吧,各人拿好武器,准备战斗!”

王若卿拿起电话:“传我命令,所有火炮连续射击,只要还有一门炮,就不能停止射击,其余人员给我拿起步枪手,编入步兵继续战斗,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

张德能背着手在来回踱步。他知道,现在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岳麓山阵地一旦失守,城内的59师和102师将毫无退路,除了被全歼,没有别的结果。

一个参谋摇了半天电话机,最后懊丧地扔下电话:“报告!通往102师指挥所的电话线断了,现在联系不上102师。”

张德能吼了一声:“传令兵!”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传令兵跑进来:“到!”

张德能手一挥道:“去,告诉102师渡湘江,增援岳麓山。”

“是!”小传令兵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