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约法三章(中)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1589 字 2022-09-18

“下官见过周王殿下。”

骆宾王的脸色着实不好相看,显然是对李显颇有不满,只不过骆宾王不满的并非是李显隐瞒身份一事,而是猜出了李显约见自己的用意所在,无外乎是延揽罢了,而这却是骆宾王百般不愿行之事,否则当年他也不会毅然决然地离开道王李元庆——在骆宾王心目中,唯有朝堂方是正道,亲王私下招揽人才实非朝廷之福,哪怕他骆宾王如今落魄至极,他也不愿与皇子们有甚不必要的牵扯的,当然了,不喜归不喜,必要的礼仪骆宾王却是不会有失,这便恭敬却又不失本分地行了个参见之礼,只是语气上全无半分的热度可言。

“骆先生客气了,免礼罢,请坐。”

李显对于骆宾王的性子极为了解,只一看其脸色便已才出了其内心之所想,自是不会在意骆宾王的冷淡态度,微微一笑,客气地拱手还了半礼,而后一摆手,笑着让座道。

“殿下当前,请恕下官不敢放肆。”骆宾王本心里便不愿跟皇子们有甚瓜葛,这便硬声硬气地回了一句,可又一想到前番曾受了李显的援手之恩,心中颇觉踌躇,略一停顿之后,将手中的包裹往几子上一放,放缓了些语气道:“殿下当年援手之恩,下官铭记在心,然,下官只一愚人耳,实不敢与殿下并坐,唔,下官所欠殿下之钱物,且容下官慢慢还了去,此处仅有一贯,算是利钱罢,殿下公务繁忙,下官不敢叨唠,请容下官就此告辞罢。”

啧,这厮还是这么个臭脾气,嘿,除了太宗外,怕也就只有咱能受得住了。李显被骆宾王这一手弄得又好气又好笑,可也不是太介怀,只是笑着道:“骆先生此言差矣,今日小王请骆先生来此,正是有公务要谈,还请先生先入了座为好。”

“这……”

骆宾王一听此言,不由地便皱起了眉头,不说他如今罢官在即,便是没罢官那档事,就凭着他区区东台详正学士的卑微之职,又怎可能在公事上与李显这等显赫亲王有交集,在其看来,李显这话说得着实离谱得很,问题是李显如此笑脸相迎,骆宾王总不好就此拂袖而去罢,毕竟不想跟皇子们有瓜葛,并不代表着骆宾王愿意无端端地得罪一位皇子,迟疑了片刻之后,骆宾王也就没有再坚持,只是拱手告了声罪,便端坐了下来,只是嘴却紧紧地闭了起来,一派不准备与李显深谈之状。

什么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采?这就是了!对于骆宾王的傲骨,李显不单没有生气,反倒是极为的佩服,要知道李显三世为人,见过的所谓名士着实是太多了,可却从无一人能似骆宾王这么讲原则的,尤其是在已到了山穷水尽的窘迫境地,还能坚持原则,那就更属不易——这一年以来,李显虽不曾与骆宾王打过交道,可私底下却安排了人手暗中关注着骆宾王的境遇,自是知晓骆宾王眼下遇到了烦,本来么,李显还想着趁其落难之际,以援手之恩将其拢入麾下,可此时一见骆宾王的表现,李显便已改变了原先的计划,也不急着开口,只是笑吟吟地亲自动手煮起了茶来。

“骆先生,此乃江南刚送来的雨前龙井,请先生品之。”

李显不紧不慢地煮好了茶,将茶冲入玉碗中,很是客气地递到了骆宾王的面前,笑着比了个“请”的手势道。

“多谢殿下抬爱。”

骆宾王素喜饮茶,虽官职卑微,用不起太好的茶叶,可因着诗名在外之故,自是时常赴诗友们的邀约,宴饮上倒是曾用过不少的名茶,对于雨前龙井也不算陌生,曾在前任礼部尚书刘祥道府上用过一次,知晓此物乃是贡品,非寻常人可以用之,此时见李显一出手便是以这等极品好茶待客,倒也颇为受用,这便客气了一句,双手捧起了茶碗,细细地品味了几小口,瞬间便被茶香所迷醉,情不自禁地赞了一声道:“好茶!”

茶自然是好的,这等极品货可是李显从皇宫里顺出来的,平日里他自己都不怎么舍得用,这会儿若非是知晓骆宾王嗜茶,李显还真舍不得拿出来待客呢,此时一见骆宾王果然被此茶所打动,李显心中一乐,笑着道:“先生喜欢便好,小王处尚有些存货,若是先生不嫌弃,那便多用些好了。”

“好茶宜品,多则不宜,殿下好意,下官心领了。”骆宾王虽喜茶,却不想被茶所役,在不明李显用心的情况下,自是不肯接受李显的好意,这便平静地回了一句之后,将茶碗搁在了几子上,正襟危坐地等着李显转入正题。

李显以好茶想待,仅仅只是为了融洽气氛罢了,并没指望着能靠些许好茶来收买骆宾王之心,此时见骆宾王出言婉拒,自也不放在心上,这便呵呵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卷纸,双手捧着递到骆宾王的面前,很是恭谦地开口道:“骆先生,小王近日偶得一诗,不知好坏,还请先生点评一二。”

“哦?”

李显去岁整出的“弃文从武”一事可是闹得极为轰动,骆宾王虽不够格参与朝议,可对此事还是听说过不少的,此时一听李显自言有新诗,不由地便是一愣,接着很快便想起了初次见面时,李显化名“王三郎”所献出的那首不错的七绝诗,也就释怀了,倒也没多说些旁的,伸手接过了卷纸,摊将开来,轻声咏读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唔,这诗韵味一般,直白了些,可气魄却大,算是尚过得去,只是……”

此诗乃是后世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己亥杂诗》,这会儿被李显原封不动地剽了来,就改了个诗名——《求才》,从诗本身而言,确实没啥太过高明之处,可内里的意思却绝不简单,以骆宾王的智商,自是看出了内里潜藏着的变革现有人才选拔制度之意,只是他并不清楚李显具体打算如何变革,加之此事非同小可,骆宾王自是不敢随意点评,话说到半截,突觉不妥,便即停了下来,眉头微皱地看着李显,似乎在等着李显自己对此诗做出个合理的解释。

“骆先生对当今之科举可有何看法么?”

李显弄出此诗的目的不过是个开场白罢了,这一见到骆宾王的反应与神情之变化,便知其已猜到了自个儿所要说的内容,自也就懒得再在诗上做文章,这便面色一肃,开门见山地问了一句道。

“嘶……”

李显此言一出,骆宾王不由地便倒吸了口凉气,面色瞬间为之一白——科举自然是篇大文章,骆宾王在科举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自是清楚如今的科举制度其实极为的不合理,亟需变革,问题是此事关碍众多,牵扯面极广,可不是说着好玩的,别说他骆宾王仅仅只是个即将被免职的东台详正学士,便是当朝那几位宰相也不敢在这等事上轻易发表看法,在骆宾王看来,纵使李显贵为亲王,却也不可能担得起这副重担,真要是没个周详的准备胡乱出手的话,只怕到最后,李显自个儿都得赔了进去,骆宾王虽耿直,却还是知道轻重的,他自己倒是不惧怕这等风险,却不能不为李显的冒失忧心不已。

“殿下,此事关碍过巨,宜缓不宜急,下官位卑言轻,不足以谋此事,还请殿下海涵则个。”骆宾王虽也很想改变如今的人才选拔机制,可却知晓自身没那个实力去行之,实不愿表露出自个儿的真实想法,本不待多言,可一想到李显曾有恩于己,这便婉言地劝说了一句道。

“无妨,左右是闲聊耳,出先生之口,入小王之耳,断不致有甚关碍的,先生有何见教且请直言。”李显此番可是有备而来的,自不肯就这么算了,这便笑呵呵地一摆手,不以为意地说了一句道。

李显先前说是有公务,这会儿居然又成了闲聊,这等前后矛盾的话听在骆宾王的耳朵里,着实令其很有种哭笑不得之感,若非自觉欠了李显的情,只怕骆宾王早就拂袖而去了的,不过么,话又说回来了,科举改革这个议题骆宾王本人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倘若他有能力这么做的话,骆宾王自是会全力以赴去张罗,问题是他没有,在他看来,既然没有那个能力,那光不痛不痒地说说又能顶甚用场,他并不打算去干这么件远远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如此一来,沉默便成了骆宾王的最后选择。

“骆先生想来也是同意现有之科举亟需变革的罢,也罢,小王便先抛砖引玉好了。”骆宾王不开口,李显却并不打算就此揭过,这便微微一笑,先用言语给骆宾王定了个性,而后才不紧不慢地再次从衣袖中取出了一本已蒙好了黄绢的奏本,双手捧着,递到了骆宾王的面前。

骆宾王显然没想到李显居然连本章都备好了,心头不由地便是一个抽紧,再一看李显竟将奏本送到了自个儿的面前,一时间竟有些不知该接还是不接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