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太女也要去请安,但窦太后直接免了。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刘启身体不行了,临死前把曦月叫到了床前。
他气若游丝道:“有一个问题我一定要知道……”
曦月大概知道他想问什么,于是道:“你问吧。”
刘启目光如炬地盯着她:“你究竟是不是……”
曦月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只是像一个长辈一般赞赏道:“你做得很好,你的父亲会为你骄傲,我也会为你骄傲。”
刘启脸上泛起激动之色,仿佛得到了什么重要的肯定,大笑声,然后溘然长逝。
刘启死后,年仅十六岁的曦月登基为帝,接手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自从开国以来,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朝廷一直采用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
整个社会呈现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然而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十年,国力早就恢复得足够了。
曦月不再需要无为而治,她想要进行集权,让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许是因为她太过年轻,大臣们总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她的改革并不顺利。
但有一个人,永远都是支持她的。
那就是陈皎,他继承了父亲的侯位,站在了朝堂上。
每次他都是最早来上朝的,然后站在朝堂上开始打瞌睡,毕竟他真的听不懂国家大事。
其实像他这样的富贵闲人,完全可以领着俸禄,然后不来,但他从来没有缺席过。
他就这样昏昏欲睡,那张金尊玉贵的脸在一众胡子花白的老臣中间,显得无比美丽动人。
直到朝堂上出现反对的声音,陈皎像是被触发了某种开关,一下子就醒了。
他开始和反对派们对线,慷慨陈词地指责对方,务必把对方气得跳脚。
陈皎一个人其实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有这样一个人维护自己,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每当这时,曦月都会露出一丝笑意。
隔着满殿的大臣,隔着帝王冠冕上垂着的珠帘,陈皎在那深不可测的帝王眼眸中捕捉到了一丝笑意。
他仿佛受到了鼓励一般,更加起劲地反驳那些大臣了。
下朝之后,他照旧获得了一份赏赐。
陈皎十分高兴地想要进宫谢恩,得到的回复却是陛下政务繁忙,不必谢恩。
好吧,那就下次再找阿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