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辽夏一齐攻宋,辽国只是兵压真定一线,然后按兵不动,却成功逼迫大宋增加了岁币。而李元昊在西北连翻大战,由于许清的出现,神臂弓提前问世,使得狄青两战歼敌七千,加上许清渭州夜袭,夏军可谓是损失惨重,到现在不但未得到什么实惠,还弄得国内民生凋零,说李元昊对辽国没点恼怒那是不可能的。
总之三国之间的关系便是互相牵制,谁也不放心谁,西夏国力是弱,便李元昊却微妙地利用了宋辽之间的争端,游走两边,如鱼得水。这次和谈想必他们也必定把辽国扯出来充虎皮。
“夏宁侯!今天看上去真是英姿勃发!”
许清把马交给侍卫,遁声望去就见曾公亮这个天章阁侍讲,在门边笑道打招呼。
老熟人了,许清和他一同往里走,轻声问道:“曾大人是来天章阁议事的吧?可知其中关窍?”
“夏宁侯这是明知故问啊!如何应对西夏估计陛下是不愿在大朝上商讨,这才招集重臣到天章阁,夏宁侯既然在应招之列,岂会不知?”
曾公亮说得也是,在大朝上商议,人多口杂易提前让夏使得知不说,还难议出结果来,赵祯这么做还是很有道理的。两人进天章阁时,晏殊、杜衍、贾昌朝、章得象、曾亮、王拱辰皆已在坐。
随后不久,枢密院使夏竦;因出使辽国有功,前几天刚升枢密院副使的富弼,及欧阳修等人都到了。
赵祯抬抬手,开宗明义地说道:“今日招集诸位爱卿前来,是要合议夏使来朝求和之事,如何应对,和与不和,我大宋的底线是什么,朕希望在坐诸位大臣能尽快商议出个定论来。”
殿中十来人听了都沉默下来,赵祯的目光扫到了晏殊这位首相身上,晏殊只好先开口道:“陛下,我大宋如今国庠空虚,虽取得了渭州大捷,但也是后力难继,因此臣同意与西夏议和。”
晏殊话说得极其保守,同意议和基本成为朝廷上下的共识,他作为首相”却只抛出这个基本步调便作罢,当然啦,自己的老丈人嘛,许清可以美其名为抛砖引玉,晏殊作为首相,先听听他人的意见是对嘀!
第2页内容如下:
赵祯看向枢密使夏竦,夏竦随即拱手道:“陛下,臣也同意议和,但前提是李元昊须先去帝号,向我大宋俯首称臣,并保证不再侵犯我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