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回荡在太学里的声音

山渐青 何昊远 1642 字 2022-09-21

且,与辽国和盟之后,我大宋与辽国的边关商贸兴盛,光是边贸所得便是岁币的好几倍,实质上我大宋赐予岁币并没有吃亏。由此可见,当初朝廷签下澶渊之盟并无不智,反而是大智。”

这位范芝莹说完,一揖之后便退了下来,神情颇为自得,许清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后世也有许多人持他一样的观点,并进一步认为澶渊之盟极大地促进了宋辽之间的交流,加快了汉族和契丹人之间的融合,对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曾巩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不失时机地说道:“子澄才思敏捷,凡事见解新颖,何不就此事说说自己的观点,也好让我等有所获益。”

曾巩这一煽风点火,众人纷纷附和,许清所做的诸般事情,在他们看来确是新奇独到,在此事上,自是非常想知道他有何不同的说法,好奇心促使之下,这些学子纷纷起身施礼促请他发言。

许清四顾一眼,看来不说是不行了,他清咳一声,开口说道:“就澶渊之盟,我个人认为,先帝及朝廷当时做得没有错,澶渊之盟的签订,以当时的局势而言,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许清的话声一落,在场在太学生一片哗然,众所周知,许清在对外策略上,一直是比较强硬的人,否则当初也不会在鸿胪寺往夏使脸上吐口水,喊出‘要战便战’的洪亮之声,他当初的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学子,正因此,学子在叩阙上书时,才喊开,许清无罪,的口号。

在他们想来,在澶渊之盟上,许清也一定是持反对意见的,现在他却抛出了妥协的言论,怎么不教人惊讶?

许清淡淡笑道:“我认为当初签订澶渊之盟是明智的,基于以下原因,一,当时是辽国先主动进攻,我大宋被动应战,也就是说,在辽国进攻之前,我大宋对此战缺少准备,而大举反攻想一举收回燕云,这将是一场浩大的战争,事前没有充足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办到。

二,当时辽国的国力并不输于我大宋,张环虽然在澶州射杀了萧挞凛,使得辽军士气受损,但当时辽国并不缺善战之将,而且我大宋一但攻入辽国控制的疆域,辽军必会誓死抵抗,到时就不存在士气低落的问题了。

三,当时朝中是战是和,大臣们意见各有不同,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力量拧不成一第绳,大举反攻是极为危险的事。

四,辽军骑兵众多,而我大宋缺少骑兵,而幽燕一带地势平坦,对骑兵作战极为有利,我大宋若仓促反攻,极有可能先胜后败,若真如此,恐怕东京都为之难保。

基于以上种种,所以本人认为,与其打一场没丝毫把握的、并可能引来更严重后果的反击大战,不如就地和谈,换来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所以我说当时签订澶渊之盟是明智的。

但是……”

在场的人都以为许清下了最后的结论,许清最后抛出一个但是,让人不禁充满了期待,毕竟他上面分析的几个论点都是他们没有细想过的,可以说比较新颖且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