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

诗酒趁年华 我想吃肉 7147 字 2024-01-02

“哦?”

“在昂州的时候就听说要勘定经史,现在弄得怎么样了啊?旧京典籍不存,要全补齐了,不花上二、三十年是不行的,可是一些律法经史,大家手头上都是有的吧?彼此印证,修补不足,就算要加些注解,也该做出来了吧?”这都多少年了,标准教材你会不会搞?

颜肃之道:“那个倒是出来了,经是好经,就怕被歪和尚一念,就不好了。”

楚丰道:“那就先南方试验,试两年,试成了,再全国一体。先把这一批人给造就了,再徐徐图之,也好缓一缓手。”

颜肃之冷静了下来:“阿舅说的是。”

那一边,冯三娘也带回了杜黎的观点,倒是与楚丰的说法一致。杜黎也给颜神佑支招儿:老师,不可能一个有问题的都没有,那就搞课本!

————————————————————————————————

见过了楚丰,颜肃之心里有数,再看米挚的举动,就很能理解了。表面看来,是米挚痛改前非,认真地投入到了科举事业的推广中来。特别热心地关注着课程的设置与课本的编写,还推荐了一些有名的学者。这些学者里,有些是已经做了官的,有些是不曾出仕的。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特别怀念名士受推崇礼遇,有名就可以做官、做官不理正事也可以的年代。

这些人,学问也有,就是思想不太对头。李彦也有办法,典籍缺失,让他们进太常的进太常、进礼部的进礼部,去修订这些礼仪去!见天儿搞这些,争执着庙堂奏乐的工尺谱,供桌上小麦和水稻谁在左谁在右……这个能有什么用啊?

米挚特别想让他们进国子学和太学,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来。

卢慎一直盯着科考的事儿,到了这个时候,也明白了他的用心了,极力阻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礼仪未备,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不如另召新人!”

李彦和霍亥等人回过味儿来,拼命地推荐了许多同窗和学生,双方拉锯一回,李彦等人占了上风,正要安排人手,才发现——人手不大够用。国子学开学在即,全国够资格的学生得有几百号人,老师怎么着也得几十人。等明年太学再开了,保又要召来百多号人,起码得添几个管理太学的人。

李彦霍亥,生拼硬凑,还有四、五个人的缺口。再没有理由不用米挚推荐的人——人家的才气,是天下都知道的。

李彦自认倒霉,发起狠来,决定在东宫学堂里多使使劲儿。同时,又把那新编的课本看了又看,力图剔除掉一些不该有的东西,再夹点私货。

这个想法与颜神佑不谋而合!

颜神佑不顾自己行动不便,特意请了李彦、霍亥、丁号等人过来,说起课本的事情。李彦道:“内容不用担心。纵然混进一二迂腐之人,旁的博士也不死人。”

颜神佑道:“我想说的,不止这个。”她想推广印刷术!印刷术能够极大地降低学习的成本,对于知识的普及是极有好处的。先印书,头几批就免费发放到各地,愿意学的就去领!书的内容,那还用说么?无论是粗浅的识字课本,还是公务员考试纲要,都得经过国家审核。

卢慎道:“这倒是很好,不过殿下有没有想过,钱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立场做老板丝萝的有为青年,卢慎的目标是丝萝界的领军人物,各方面的修养都不差。也是朝中默认的“够了年龄就进政事堂”的人,对于财政也是颇有心得的。

大周承战乱之余,又轻徭薄赋,还要整军守边,手里真余不下多少钱了。

颜神佑郑重地道:“我在琢磨着,盐政的事情。”

卢慎吃惊地道:“盐利?”大家都知道的,盐业是握在颜神佑的手里的,而南方的盐场,大多数是划到她的名下的。

李彦慎重地道:“殿下要怎么做?”

颜神佑便趁机说了要将全国的盐田都收归国有,李彦想了一想,低声道:“此事干系太大,还请慎重!再者,此事牵涉众多,殿下交了,旁人交不交呢?”李彦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当年颜家自己开盐田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没拉下。这些亲戚朋友,现在尽是权贵,你不好道德绑架的!

北方是新占区,又有阮梅先做了恶人,收就收了。南方则不然,虽然一直都是颜神佑在掌管,但是盐田名义上还是别人的。你占大头,你交了,旁人不交,那是觉悟不高。交了,人家乐意么?

那是要传给子孙的基业,有了新法之后,盐利丰厚得紧!

卢慎家也有盐田,当初颜静娴出嫁的时候,嫁妆里就有这么一项,他对此事恰在两可之间。却又提起一件事情来:“收归国家么?”

“对。”

“殿下,圣人与娘娘名下,当初也是有盐田的。这些又要怎么弄?”

霍亥本对颜神佑是有一些微词的,现见她不计“小利”,一心为国家着想,为推广科学文化事业做贡献,对她的评论突然就高了起来。比她领兵北上的时候还要高!霍亥心思也活,给颜神佑出了个主意:“此事不如暂缓两年,殿下如今也不方便,等到了明年,陆续与诸人谈过了,拿出一个章程来,联名上表,才是妥贴。至于如今印书颁书之事,不妨当作捐献。殿下出一笔款子,请圣上也出一些,都从盐利里出来……”

姜还是老的辣呀!

颜神佑对于盐政也是这么想的,见霍亥说的与自己想到一处了,再看李彦等人也点头了。笑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只是匆促之间,没有这么周全。”

霍亥与李彦都放心了,又问活字的事儿。

颜神佑道:“不出半月,就有结果,新年保管他们的课本都印得妥妥的。”一应油墨等物在昂州的时候都是做过的,现在书稿也有了,要做的,不过是加班加点,将书印出来而已。

李彦认真地道:“今日之事,万不可对他人提起!盐政所涉重大,没有个万全的方案,不可让旁人知道了。”就算是一起出来的战友,又或者是亲戚辈,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也是没有那么好说话的,且得找个法子弥补一下。

颜神佑道:“我明白的。”

李彦道:“既然在这里说了,那便公议一下。还请诸位起誓,绝不泄漏。”

众人言誓,李彦复问颜神佑的办法。颜神佑的办法很简单,基本上,能分到盐田的,都是她家亲戚= =!她家亲戚,大家懂的基本上都有爵位、有封户,交盐田,加封户。都是可以传之子孙的东西。盐场卖的也是配给的平价盐,利润虽然总体丰厚,每人手上的分红倒算不上特别多。两相抵扣,献盐场的人会吃点亏,总体亏损不大。

家中有盐田股份的,如霍亥、卢慎,都觉得这样可以接受。卢慎道:“盐政也须有人管的,收归回家之后,盐丁灶户一类……设官一类也可优待献盐田之人。”

颜神佑道:“我这个法子,却是不须用多少人的。都收回国家了,我也不用藏着掖着的了,我制盐不用煮,用晒的!”又将盐法说了出来,却是不用国家从头管到尾,用的是清末盐法改革之后的票盐法。

即盐场制盐,商贩按票领盐贩卖。

丁号道:“恐盐商据此垄断盐利,使人弃耕从商。”接着就提出了要限制商业发展的策略。

颜神佑目瞪口呆: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样子的?!

出乎意料的,李彦等人也都全票同意了。颜神佑思忖半天,居然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社会生产力并不很高,“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颜神佑最后问道:“那盐法呢?全由国家来管,盐利丰厚,易滋生贪腐,必多冗官冗员。”

李彦道:“国家自有制度。无论何等制度,在乎于人。”宁愿行专营专卖,也绝不要把商人给招过来!再对私盐贩子处以重刑。双管齐下,over。

双方僵持不下,只得暂缓,把问题交给颜肃之判断。颜肃之也觉得需要抵制商人势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不能给百姓做出坏榜样来!但是颜神佑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更兼他觉得女儿吃亏,就这么把盐田上缴了,补点封户,好像不太够。颜神佑现在的封户已经够多的了,全国头一份儿的,再给她加多少呢?会不会被拿出来说事儿呢?

这些事情颜神佑自己不在乎,颜肃之却是过意不去的。同样过意不去的还有六郎,家里开发盐田的时候他已经在昂州了,后来陆陆续续的扩大生产,他也都知道了。好端端的一个大男人,白要亲姐姐的东西,像个什么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