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吾道不孤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3263 字 6个月前

史家成道与别家不同,必要有成道之史书。要深刻地照映时代,使后人得其故智。

譬如司马衡和他的《史刀凿海》,左丘吾和他的《时代建筑史说》、《上古封印术演变之我见》,吴斋雪和他佚失的《鬼披麻》。

作为当代史家,钟玄胤已见证太多关键性的历史,其中绝大多数又都和姜望有关。

这就注定了他的衍道之路、成道之书,少不了姜望这个名字。

把道历新启以来所有改变历史的关键事件统成一书,即为《现世洪涌》。这本书他一直在刻写,但想以此成道,不太容易,究其原因,是他生得晚了,很多历史,都已经在别人的书,且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他写之前的历史,都是“后来之笔”。唯有他自己加入太虚阁后所亲历的那些,才是“当时之简”。

勤苦书院相对来说,更注重后者。

常常因为姜望而出现在历史的前线,他的《现世洪涌》,颇有后来居其上的趋势一一不谦虚地说,司马衡先生增编《史刀凿海》时,写到《黎略》一部,恐怕还要参考他的《现世洪涌》。黎国史官都没他记得清楚!此为第一手史料,是后来编史者避不开的关键文献。

《史刀凿海》若能引上一段,说“见于《现世洪涌》”,他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钟玄胤甚至于已经着手准备给姜望写一本传记,不然也不会去了解临淄往事,进而知晓道术八音焰雀的诞生过程。以姜望目前的传奇性而论,这本传记已经可以为他的绝巅之路铺砖加瓦。姜望若能获得更高的成就,真正比肩人皇,那他立地绝巅,也未尝不可一一在治水大会上,他是看到可能性了的。

早就打算靠姜望证道,且正在靠姜望证道,来朝闻道天宫求道,不也是顺便的事情?记史问道两不误,他钟玄胤才是真正的会学习。

怎说也是勤苦书院出来的,曾经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当谁不会用功呢!

不过

钟玄胤看了看左前洗月庵那位目不转睛的女尼,又看了看正前方目不斜视的天人法相,最终没有说什。

他回头看了一眼空空的殿门,忍不住道:“老剧,人怎这少?你那个【九格】,是不是设计得太难了?”

不止年纪小的有上课讲小话的需求,他们年纪大的也有年纪大的小话圈子。

作为姜阁员登顶后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经过两季的筹备,朝闻道天宫的开启,可以说是整个现世的盛事!

凡太虚行者,莫不知闻。

甚至于太虚幻境都有三次【天鸣】。

太虚道主的声音,随着太虚幻境蔓延,向所有人宣告朝闻道天宫的到来。

以太虚幻境的影响力,以姜望的号召力,怎可能到现在还不到十个人来天宫?!

剧匮自己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设计各种考核,以至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一一

被他抓来检验考题的,抓来抓去都是那几个太虚阁员。

也就是说,他是以整个现世最优秀的这批人为标准,以这些人在不同力量层次的表现,来设计的考核难度!

难怪说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常通过【九格】考核的人进来。

目前走进朝闻道天宫的人,基本上都是忽略掉考核直接硬趟的。

“预计到朝闻道天宫的受欢迎程度,我稍稍提高了一点考核的要求。”剧匮十分严肃:“以避免第一天开宫、就人满为患。”

钟玄胤竖起大拇指:“你确实做到了!你把人都避没了。”

他要是姜望,高低得跟剧匮干一仗一一让你设置门槛,没让你关门呀!

“做案牍工作的,又年纪一大把了,不要跟年轻人一样那浮躁。”剧匮看他一眼,硬邦邦地道:“很多考题是我精心设计,需要抽丝剥茧的,再等等看。”

姜望也在等。

倒不是说一定要有多少人入宫,才算是开了一课。

但朝闻道天宫创建的初心,是为那些求道无门者。

现在入殿的这些人,哪有一个求道无门的?

一个个的甚至都是可以传道的!

剧匮设计的考核是有问题的,这是现实给法家真人上的一课。

不,不止是剧匮的问题。

姜望忽然意识到,他和剧匮其实犯了同样的错误,同样的“身在此山中,不知此山高”。

他虽然起点很低,但现在已经站得很高。朝闻道天宫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要求极高的高等学府,而非全方位覆盖的综合学府,更不是蒙学。

一尊天人法相在此,一任求道。那些七八岁的孩子挤进来,能问什有意义的问题?

纵然姜望放在藏法阁的修行心得,也包括了他少年时期的那些,几乎没有门槛,但实在地说,那些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名为“姜望”的这个人,真正需要天骄仰望、值得那些天才学习的时候,其实还是从内府境开始。

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