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谷贱伤农

说道这,他微微摇头:

“或者说,它更像是导演的灵感。无数人的灵感碰撞而出,至于播出后,引得大家追捧,我们至少在拍摄时没有考虑过。而是等拿到了成片,几个分工不同,你拍这个,我拍那个的团队大家凑到一起看片子。才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比如团队里的一些年轻人,以前大家都以为兰州牛肉面就是兰州拉面……看完片子之后,才有了改观。”

“原来如此。”

蕫倩恰到好处的点点头,笑道:

“可不管怎么说,《舌尖》这部片子还是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许多农副产品的发展。”

“不敢当不敢当。只能说恰逢其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肯定是好事。不过也不是没有隐患,但……其实一切还是要交给时间。”

“……?”

蕫倩一愣。

本来都打算进行下一个问题了,可当许鑫这前半句谦虚,后半句总结的话一出口,她的思路瞬间就被“打断”了。

下意识的问道:

“隐患?”

“唔……对啊。”

“比如说?”

“比如……嗨,反正它涨价最凶,咱们就说它吧。还是诺邓火腿。董老师留意过现在诺邓火腿的价格了么?”

“这……没有。变动很大?”

“不算大,但也不小。《舌尖》第一集开播前,它是29一斤。现在价格我看已经来到了40了。”

蕫倩似乎瞬间领悟到了许鑫的意思,发出了一个……不算尖锐的尖锐问题:

“你是担心有人在利用《舌尖》谋利?”

“那倒没有。”

许鑫笑着摆摆手,给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答案:

“恰恰相反,看到它涨价,从我的本心而言,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为什么?”

“因为谷贱伤农。”

“……?”

蕫倩又一愣。

而看出来了她的不解,许鑫开口解释道:

“外国的诸如伊比利亚火腿这种我们先不谈,就说国内的,金华火腿的价格,中方在45,上方是60左右。而诺邓火腿其实从工艺到原材料,并不比金华火腿差。

它的制约就在于,它的产量不够大,名气也小,属于不是很出名的地方特产。熟知它,购买它的人,其实都是诺邓附近的本地人。

它是商品,而商品被创造出来,便要产生利润。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可它现在的价格已经不比金华火腿低多少了。”

“没错。”

许鑫再次点头:

“这是商品价值提升的体现。其实在这方面,生产者、消费者都会处于一种矛盾位置。诺邓火腿价值提升,那么就会吸引商人到来。

他们收购,变卖,产生经济价值。

对于生产者而言,利润的增加,就是收入的提升。而《舌尖》就像是商人一样,我们拍摄了,让它产生了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前来购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实际上,在从生产到消费这一整条产业链上面,生产者在没有消费市场,或者消费市场之前,他们的地位是很低的。

我们有句话叫市场决定价格,当你的市场不大的时候,你生产的商品想要卖出去,势必,要进行一些商品利润的压缩。

而这种利润的压缩,并不是你自己决定,是市场帮你决定的。因为市场小,所以生产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现在,它的市场变大,随着商人的介入。那么,市场、商人、生产者这三方就会达到一个平衡。商人制定价格,市场决定销量,销量决定生产量。这是一个稳定的三角贸易循环。

它虽然现在的价格在飞速膨胀,但随着《舌尖》等热度的退却,它的市场最后也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常态。之前急剧扩张的市场最后会被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短期内,我估计诺邓火腿会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继续上涨。

但又因为有金华火腿作为市场风向标来参考,它的价格不会超过金华火腿。而长远来看,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诺邓火腿的名字,扩大了它的市场,对生产者而言,他们拓宽了市场。

是双赢的局面。

但对于消费者,每个人都必然会承担因为需求的急速扩大而提升的价格。以及,一些诸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这种需要市场来把控质量的问题。这是隐患,但就像是我说的,在最后,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会让这三方重新变得稳定下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求大于供给……诺邓火腿如此,其他在《舌尖》上出现,引发人们购买欲的农副产品亦是如此。它们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时期,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不存在谷贱伤农,不存在奇货可居,由市场主导消费的稳定三角……”

“……”

“……”

“……”

一番话把这一屋子人都给说懵了。

虽然没人明说,但……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共通的。

出奇的一致。

“你确定你是导演?而不是某个市场经济学的专家?”

不是……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咋那么奇怪呢?

一个导演……不聊人文,不聊镜头,不聊故事……你在这跟我聊市场经济学?

你……你干嘛啊!!

所有人瞠目结舌。

蕫倩呢,下意识的问道:

“许导对市场经济很有研究?”

“不算有研究,但我最近准备的论文,是有关电影市场与投资成本相互引导关系作用的题材。里面是关于市场发展及“标准化”前景可能性的相关讨论。在做了很多资料后,只需要把它们转换到《舌尖》的事情上,就很好理解了。”

“……”

“……”

“……”

全场皆惊。

都懵了。

蕫倩只觉得自己这一二十年的采访经验在此刻似乎都化作了尘土。

市场经济……标准化……生产力……

各种专有名词之下,她台词本上那些有关于《舌尖》的访谈问题逐渐开始模糊。

咦?

我和他本来打算聊啥来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