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那边儿国家队员已经练了好几轮,回来一看,杭峰的屁股还黏在座位上,范总说的口沫悬飞手舞足蹈。
一个多小时,说的还是不够,但范总说不动了,再多的要看视频复盘,动作分解才能说的更详细。
“就这样吧,晚上来我宿舍,看几个视频再回去。”范总拿起保温杯“呲溜”一口,缓了缓麻掉的嘴皮子。
“行。”
杭峰起身,拿起滑雪板看范总,范总懂电地放大声音:“直接上。”
奉旨插队,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杭峰稍微活动一下,等着上一个才一滑完,这边儿就上了滑雪板冲了出去。
大概是休息了一天,又被灌输了满脑子的技术,急于尝试的状态让杭峰一进池,就耳清目明,有种在赛场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感觉。
想练新动作。
也不纠结,行不行尝试一下,回头针对性的训练就是了。
所以前两个折返杭峰没上技巧,主要还是叠加速度,每次都尽量往高了跳,以获得更快的速度。
第三个折返,杭峰动了,翻腾的同时带一个一周的偏轴转体,落地的时候再拧一圈,也就360翻腾+360偏轴转体+360转体,抓板简单,就是个抓外刃。
内刃起跳,落地也是内刃。
空中翻腾是个变化很多的三阶变化,属于高难度。
但起跳落地都不换刃,又降低了难度。
国家队员拉长了脖子看杭峰的训练,看他空中动作都是一惊,等落了地,董杨又明显松了口气。
要是换刃了,难度可就顶格了。
不过三周而已,他也能行。
再来,第四次折返。
杭峰这次动作更简单,就是偏轴转体720+落地前的转体360,还是一周。
不过从内刃换成了外刃,来了个反向落地。
用刃难度提上来,但空中部分简单。
还是三周。
董杨活动了一下肩膀,一天不见,杭峰也什么变化。
当然这不会是杭峰的全部实力,但阶段性的胜利肯定是他强一点,他今天四周半的新动作可是差点就成了。
就在这时,杭峰来到了最后一个区域。
第五次折返。
也是力量累加到最大的时候。
力量非常大。
速度非常快。
但这种差距又很难用眼睛去标准测量,更不会有人知道,杭峰前几跳全都是热身,就是为了最后这一跳做准备。
他要做新动作。
他也没有经验。
只能压缩前面的技术动作,为最后这一跳蓄力。
有点儿像第一天董杨用的方式,只是董杨是做同样的动作叠招,杭峰是做自己比较顺手,又和最后一跳部分技巧一样的动作热身。
往上冲的同时,杭峰深呼吸了一口气,气往上提,腿部蓄力,但绷得最紧的是他的腰腹部的肌肉,那里是他的轴心,就像旋转的圆点,保持轴心的稳定,才能成功落地。
空中翻的再漂亮,落地的时候“啪叽”一声也没用。
傅宏伟就是典型的,对自己的轴心把握不精准的运动员,所以失误率比较高。
这也是大部分运动员的通病。
向上冲到了地方,视线刚刚到达池沿,杭峰一分不快,一分不慢地向上狠狠跳起。
上抛的惯性加上他自身的力量,这一跃足足飞起了将近三米。
好高啊!
在他跳起的瞬间,国家队员都意识到,他在最后一跳的力量累积到了什么程度!
国际大赛决赛的水准。
这种速度和对力量的精巧运用,是每个国家队员都在追求的部分,但迄今为止能够精准做出的只有孙烈。
当然,董杨三人时不时的也能进入这个状态。
杭峰来了三天,这是他第一次在最后一跳达到这个水平。
先不说他是不是能稳定进入这个状态,懂得人都知道,杭峰的大招要来了。
不然,没事跳那么高干吗?落下来没站稳摔着不疼吗?
带着一点点轻视的心理,以及更多几分的期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峰的身上,继而看到了让他们熟悉到头皮发麻的一幕。
只见杭峰双脚一离地,身体就第一时间团紧。
他身体的卷曲度非常好,单手抓着滑板,翻滚的时候身体像一个圆形的球,姿态缩紧却又不十分紧绷,还有富裕。
成球,是转的太快。
熟悉的一幕!
杭峰的比赛视频国家队的队员们都看过,范总很喜欢,他的每场比赛都拿来复盘,足足看了三天,播放、暂停、播放再暂停,每一秒都被他们筛过一遍,看完之后还要观后感,不能少于一千字。
痛苦的记忆。
但也可能比杭峰自己还要了解他的优缺点。
核心力强,爆发力强,轴心稳定,平衡感也好,即便到目前为止他拿出的最高动作只有四周半,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上限不止这些。
如今亲眼再看,更为震撼。
抛物线刚刚起来,还没有最高点,他的一周翻腾+两周偏轴转体的1080就完成了。
人在高处,身体舒展开来,再腰胯一拧,还没落地又是一周半的转体,是个1620。
就算是这么一系列的动作下来,他距离地面也还有两米来高,足足的时间调整身体的平衡,一个反向落地
。
漂亮!
内刃的起跳,落地时候变成了外刃,就听“刷”的一声,身体前后摇摆一下,轻松找到平衡,一个弧形就冲出了u型池。
“卧槽!”
不知道谁骂了一句,明显是惊愕和羡慕。
内外刃切换,后脚倒滑落地,空中四周半,还有三种变化,牛批了!
眼前这套技巧能排在四周半难度榜上的第二位!!
如果是个反向起跳,换内刃落地,抓板上的难度再提一点,就是个四周半的顶格技巧。
可比董杨这两天做的,以及打算做的动作,难度高多了。
范总更是看的双目圆睁,口成“o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