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番外十七

一番话把穆爹哄的眉开眼笑,他道:“我女儿也不用妄自菲薄,你今年才十三,三年后考不中大不了在等三年,就算在等三年,我儿也才十九岁,也是少年英才了。”

穆爹虽然希望自家女儿能考中举人、中进士,但他也有自知之明,他女儿败就败在年纪太小,与那些读了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书的人不一样。他女儿累积太少了。

都说三十岁考中进士就算是有才之士,穆爹的心愿也是希望女儿能在三十岁的时候中的进士。这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蕴和三言两语哄得穆爹开心,让他放自己跟刘东珠回房间休息。路上,刘东珠打趣道:“我竟不知蕴和你哄起人来也这般得心应手,难怪呢。”

路上有丫头跟随,有些话刘东珠并未说的太明白。

她原话是想说蕴和嘴巴太甜,也难怪最后能把渣渣康哄得团团转。

蕴和:“那倒不是,”主要是她爹太容易懂了,她爹的愿望很小,加上又疼她,所以她才能三两句话把人哄开心,换个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提起她爹,蕴和有些遗憾,“知道你喜欢芙蓉,本来还想说我爹院子里有株特别好看的芙蓉花,现在是看不成了。”

内院住了男子,于情于理她们都得避嫌。

刘东珠到不觉得有什么,“又不是之后不来了,日后再看也就是了。我看着清河县风景不错,正好你熟悉,咱们明日到处走走。”

蕴和调皮的行了个礼,“遵命。”

内院有客人,中午的接风宴穆爹就没参加,穆把总与蕴和带着刘东珠在前院用的膳。用过膳,两人先休息一会儿,之后蕴和就带着刘东珠出门。

从北门出发不远处有一座香山,这座山上风景不错,也有外县喜好附庸风雅的人前来游玩,算是个旅游胜地。香山距离清河县也不远,下午出发晚饭前也能赶回来。蕴和决定先带着刘东珠去香山看看。

刘东珠对此并无意见。

上辈子钮祜禄氏也是将门世家,她幼年也跟着学了骑马射箭,自认武艺不错。这辈子她是真正的文弱书生,去秋水书院之前也仅限于会骑马。

秋水书院深谙‘身体’之道,书院的学子除了读圣贤书,每日还有半个时辰的习武时间。书院习武志在提升学子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有个好身体读过科举,因此教导的并不深。

刘东珠自认自己的身体素质非常好,至少超越了书院大半的学子,可爬山还是差点要了她的老命。选了个干净的石头坐下,刘东珠喘着粗气道:“真是同人不同命,我都要累死了,你居然一点汗都没有。”

蕴和只是笑笑,她在刘东珠身边选了个石头也跟着坐下。

可不是不同命么,她从小就要为了生活奔走,刘东珠生下来就能吃喝不愁。她那时候没想过考科举,毕竟家里没银子送她读书,可不得拼命习武么。

习武顶多是多吃点,山里野果、野菜多,只要勤快就能填饱肚子。读书不行,只买笔墨就是很大的一笔花费。

所以,她从小身体就比刘东珠好,耐操。

刘东珠也只是羡慕一下,休息一会儿她感觉好了很多,两人继续出发。

又走了不到两盏茶功夫,终于到了目的地。刘东珠闭上眼睛深呼吸,顿觉心旷神怡。

她转头道:“你说的没错,这还真是个好地方。”

蕴和指着不远处道:“那边还有个水潭,我小时候实在馋了就会来这边捉鱼。山泉水天生天养的鱼味道不错,等回去的时候咱们可以捉几条养着,回头带回去给刘姨吃。”

刘姨就是郑嬷嬷,郑嬷嬷是真心喜欢蕴和,蕴和也是真心喜欢她。她这次回来,除了带着刘东珠逛逛,还有就是郑嬷嬷想认她做义女。

蕴和心里自然是愿意的,郑嬷嬷是担心他家里人的意思,怕她们看不上她是个商人,所以让她先探探口风。如果穆家愿意,她就在秋水城摆酒正正经经认下蕴和,若是不愿意,她也不会勉强。当然该怎么对蕴和,她还是会跟以前一样。

蕴和自己也决定了,如果她父母不愿意,她私底下也会把郑嬷嬷当成亲娘对待。不说这辈子郑嬷嬷对她的好,就说上辈子郑嬷嬷也帮了她不少。

她照顾郑嬷嬷是应该的。

听说有鱼可以抓,刘东珠也不休息了,她拉着蕴和道:“那还等什么,走啊。”

两辈子加起来,抓鱼还是头一次,她显得兴致勃勃。

吧强行拉起来,蕴和有些无奈,她只好带着刘东珠前往。

水潭四周都有茂密的树木遮挡,不是本地人一般很少能发现,而且抓鱼是个技术活,即便知道位置也不是谁都能抓得着的。

费大半力气爬山结果一条鱼都没抓到,多晦气。

也只有像蕴和这种半大姑娘正是嘴馋的时候,为了口吃的她们才不管累不累。

刚走到附近就听见有说话声,蕴和还以为是有人来抓鱼解馋,仔细听又觉得不对。

“哼,你不是很有骨气么、怎么,你也不看看你这幅尊荣,若非你是苏家人,你以为我会看得上你。老娘给你脸你不要居然还敢给我跑。你跑,你到时跑啊。等老娘我跟你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就是你苏家求我的时候。不过到那时,你想做我的正君也不可能,我顶多给你个侧君之位。”

听明白了,原来是有人强抢民男。

蕴和伸手拦了下刘东珠,“你找个地方躲起来,我去救人。”

她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种烂人。而且姓苏,她忽然想到住在她家的那位千总公子。若真是他,一旦在清河县出事儿,她娘的官位怕是要不保。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这人她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