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用心

但是幸好,玄烨不是真的失了智,她将郭络罗氏指给胤禩,也是自有他的道理在的。

安亲王府,如今正是正蓝旗的旗主,皇帝心里想的,自然不是将这些权利永久的让臣子掌握,而是抱着迟早都得收回来的心态。

可惜这玩意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皇帝想要收归权利,喊打喊杀那是下下策,他想的自然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要想不动声色的将权势收回来,那就得插个身份地位都相当的人过去,如此才有一争之力,这其中最合适的,自然就是自己的儿子了。

他是想要将胤禩分派到正蓝旗去,当做一个他收归正蓝旗权柄的钉子,但是又怕安亲王府会产生什么想法,因此才会将这个年龄合适,又是在安亲王府长大的孤女嫁给自己的儿子以作安抚。

这些念头,在毓敏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但是她却十分自信,自己绝对不会猜错,毕竟玄烨可是她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她还是了解的。

玄烨也不知额娘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他这会儿正兴高采烈的和毓敏说那郭络罗氏的出身和教养多么的好呢。

毓敏听着这些话,只是面含浅笑的听着,心里却忍不住想,要是你知道,历史上的你,关于这桩婚事,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让胤禩和安亲王府结成同盟,进而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团,又会怎么评价这桩婚事呢?

她可记得,历史上还有康熙因为胤禩受制于妻子而发怒的记录,可见他对这对夫妻的不满。

只是这话这会儿却是不好说出口的,一是皇帝正在兴头上,这会儿泼他的冷水不合适,另一方面则是,这个郭络罗氏她也还没见过,不好凭空去评价她的好坏。

思索过这些之后,毓敏沉吟片刻,终于道:“此事说到底还是要更加慎重一些,不如这样,你找个空挡,让那孩子入宫一趟,也好叫我看看她。”

玄烨下意识察觉到,额娘好似对这幢婚事说不上十分满意,可是再一想额娘这话也对,先看看这孩子也不错,总得摸一摸脾性才成,到底也是自己儿子的嫡福晋呢。

想到这儿,玄烨便点了点头:“也好,我过几日便让她入宫一回,也让您好好看一看。”

毓敏再不多言,笑着点了点头。

皇帝唠叨完了儿子们的婚事,就很快离开了,毓敏也开始思索这次巨大的信息量。

皇帝分封诸子是件大事儿,这不止是皇子们住的地方变了,又或是爵位高了,能领更多俸禄了,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意义。

自此之后,皇子们正式开始有了职权,有了佐领,可以收拢门客,拉拢大臣,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野心也会进一步滋长。

而太子呢,虽然也有东宫僚属,可是说到底,他们也都是朝廷命官,效忠于皇帝的。

太子其实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幕僚和属臣的,这简直就是致命的弱点。

皇子们的权势开始一天天扩大,而太子的权势却是恒古不变的,没有了再上升的余地,只能站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弟弟们,一天□□着自己的位置逼近。

这样的体验实在说不上美好。

毓敏现在也不得不感叹,历史上胤礽能当四十年太子,那也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一般人还真当不了这么久。

不过即便有这么多的不安和揣测,但是毓敏对于承祜却还是信任的,她相信面对这件事,承祜能比历史上的胤礽处理的更好,而且她也相信,自己的这个长孙,一定可以继承皇位。

想到这儿,毓敏看了眼窗外,夏日的紫禁城,显得格外的燥热,外头树上的知了,刚被赶走,就又歇斯底里的鸣叫开了。

毓敏微微蹙了蹙眉,没吭气,但是一边的香萍却已经吩咐底下人去赶走树上的知了了。

毓敏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却是想着,该什么时候将承祜喊过来问问话了。

毓敏这儿的消息是皇帝亲自告诉他的,但是太子那边,却是他在内务府的眼线亲自来给他回话的。

内务府已经开始加紧赶制分封的朝服了,四个郡王服,五个贝勒服。

承祜听了这话,几乎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只是点了点头,先将传话的人遣了出去。

今儿胤礽也来了东宫,前段时间他跟随皇帝亲征,现在也是刚刚回来,一回来也没闲着,立刻就来了东宫找哥哥联络感情。

听了底下人的禀报之后,胤礽喜上眉梢。

“没想到汗阿玛竟如此大方,一口气要封四个郡王,我还当,这回能捞个贝勒已经不错了呢。”

承祜摇了摇头:“皇阿玛想要抬举胤禔,却也不能让旁人说他厚此薄彼,你是嫡出,若是不给你一个郡王,只怕难以服众。”

胤礽一听这话,顿时喜意便去了一半。

他皱眉道:“大哥,臣弟真是不懂,为何汗阿玛非得一心抬举胤禔,您这个太子如此完美无缺,难道还不够吗?”

承祜听了这话也不恼,只是淡淡看了眼弟弟:“我这太子自然好,可是三弟也不差,勇武过人,又有远大志向,同样是汗阿玛的儿子,汗阿玛又如何舍得让他埋没呢?”

一说起这个,胤礽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什么勇武过人,什么远大志向,您真是高看他了,我看他就是狼子野心,蠢蠢欲动!这次出征,汗阿玛为了抬举他,几乎都要把饭喂到他嘴里了,还有他在前线之时,也常与大臣结交,汗阿玛竟也只当不见,臣弟就是不服气,您为了朝廷社稷劳心劳力,最后却让他捡个大便宜。”

承祜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出去历练了一回,怎么还是如此沉不住气,咱们兄弟众多,才干出众者更不在少数,即便是没了三弟,也有旁人。”

胤礽也不是蠢货,自然明白这事情的症结还是在皇帝,皇帝不想太子一家独大,非得抬举个人出来和太子打擂台,如此帝王用心,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事情。

一想到这些,胤礽心中就为了自己大哥不值,这么多年,大哥身为太子,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敢有一点轻忽。

如此用心尽责,却还是免不了父子相疑,真真是可叹可悲,他一时间竟也有些为了皇兄不值。

承祜自然也是看出了弟弟的心思,心下一软,轻声道:“四弟,不必如此,我身为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就该忍常人之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否则你还真当这个位置是好坐的?遍观史书,这世上又能有多少太子,是能轻易成就的?”

如此掏心掏肺的话,承祜也就是在自己的亲弟弟面前说得出口了。

胤礽听了,眼眶一热,立刻起身行礼:“皇兄思虑深远,是臣弟浅薄了。”

承祜却只是一笑:“何须如此,你之心思,全在于我,我又如何不明啊?好了,不必在我这儿劳神了,且快回去歇着吧,你这几日,也是辛劳,这段时间就好好歇息歇息,日后如何行事,再听汗阿玛吩咐。”

胤礽点头应下,然后这才告退离开。

在皇帝的有意纵容之下,很快的,具体的封爵消息,也传遍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