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现在的草原上就已经出现沙漠了,虽然面积不大。
而到后世情况就更严重了,整个国家都建立在草原上的蒙古国,竟然已经找不到多少适合放牧的地方了。
羊这东西养过的人都知道,对于口粮什么的几乎是不挑的,可以说给什么就吃什么。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但如果让他自己去找食物吃的话,他保准能把那一片给啃的光秃秃的,就连草根都给一块啃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多地禁止放牧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每间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片禁牧区,我研究过草的生长环境,每到秋季随着草植枯黄,草籽什么的开始出现成熟,跟庄稼成熟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一碰就掉,而他们的传播方式大多数是通过风来作为载体自由飘落,落到地上以后就开始在这里安家,等到第二年春天便会生根发芽。”
“设置禁牧区能够保证我们的牧场每年都可以有源源不断的草种落下,以确保每年都可以有足够多的地方和牧草用来放牧。”汉代版的环境保护法就这么刘破奴洋洋洒洒的说乐出来。
当然,就算刘破奴不说,在未来的一百年后,汉朝也会正式的颁布第一道有证可查的环境保护法,出图自悬泉置,由汉平帝颁布的四时月令。
所以说别以为古人就不知道保护环境,古人其实早就做出了实际行动,只不过后人不知道,也不重视而已。
刘彻面色渐渐的沉重了起来,刘破奴的方法能不能行不知道,但这个思路的确值得试一试。
“这便是你说的何不食糜吗?那你可曾算过,朝廷需要在草原上养多少头牛羊才能满足大汉所需?途中消耗又有多少?到达各地之后,价格百姓又能不能接受?”刘彻忽然想起自己刚跟刘破奴见面的时候,这货在提及关东旱灾的时候跟自己说过的一段话。
那个时候他只是觉得刘破奴实在是太天真了,所以并没有注意。
但是现在看来,他连保护牧场,可持续放牧的方法都想出来了。
难道这只是灵光一现吗?
如果刘破奴没说他研究过草植的生长环境和规律的话,刘彻大概率会认为这是灵光一现,可他连这些问题都给搞明白了,那就只能证明这小子是打一开始就想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肉只不过是辅食罢了,我又没打算让百姓拿着肉当主食去吃!”刘破奴瞥了眼刘彻,继续说道:“这个我也研究过,匈奴人的体型普遍要比咱们壮士不少,但是单论力气的话,匈奴人反倒有所不如,后来我又研究了一下投靠咱们的匈奴人!”
“结果发现他们在投靠咱们之后,体型都不同程度的缩水了,但是身上的力气却要比之前大了许多,后来研究发现,他们的提醒与吃肉有关系,身上无力,则是因为缺乏盐的缘故!”
“投靠咱们之后,他们不缺盐了,但是却缺肉了,所以力气增加的同时,体型也跟着缩水了。”
“同样的,我还发现住在海边的人,夜晚的视力要比住在内陆的人视力要好很多,而我让人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所有晚上视力不错的人,都是经常吃鱼的人,后来我让人试验了一下,发现吃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在夜间的视力果然有所改善,特别是在年纪小的孩子身上表现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