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的眉头自然也皱了起来,不过她到底比王三妹沉得住气,只是默默地看着刘欣雨。
刘欣雨从陈招娣的眼睛里感受到陈招娣明显对刘欣雨这种自砸饭碗行为的不满,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点了根蜡。
早知道事情会是这样的发展轨迹,那天陈招娣说直接卖机器的时候,她就不会说出自己的计划了,怪自己太年轻,思量不够周全!
“二婶,你别急嘛,如果二婶真不想去村办厂上班,咱们家可以做别的呀,又不是只能做包。”刘欣雨看了眼气呼呼瞪自己的王三妹,不以为然地说道。
做别的?
这下子不但王三妹刷地看了过来,陈招娣还是方静姐弟也都看了过来。
刘欣雨却不着急揭晓谜底,而是看着方明问了些问题。
方明一年三百六十天,至少有三百五十天是在走街穿度过的,几乎走遍了乌县大街小巷和乡镇田野,对于老百姓的需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与方明一席谈,刘欣雨心里渐渐有了方向。
事实上做了那么久的书包生意,生意已经没有开始那么好做了。
倒不是说书包生意不能做,在乌县以他们这样生产和销售模式,利润已经越来越少。
刘欣雨考虑良久,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咱们的双肩书包生意已经远不如从前,那就换一种产品试试。从方明提供的信息,我觉得咱们有两个产品可以做,一是做童装,二就是做床单、枕套。你们觉得哪样更好?”
陈招娣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在她看来这两个方向都不能赚钱。
虽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家过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但是孩子的衣服不是小孩子接大孩子的,就是用大人的旧衣服改,就算有人家给孩子买新衣服,也是过年才会难得地买上一次,这种生意能赚钱才怪!
方明倒是觉得可行,记得上个月,刘家小老四非要跟着他去做生意,结果还真有人看中了小老四身上的衣服,问他们在哪里能买到呢。